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基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8-9页
     ·问题的提出第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9-12页
     ·关于网络交往的研究第10-11页
     ·关于网络交往与价值观的相关研究第11页
     ·关于交往理论与德育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本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第12-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基本研究方法第13页
     ·主要创新点第13-15页
第2章 网络交往与价值观教育第15-25页
   ·社会交往与网络交往概述第15-19页
     ·社会交往的内涵第15-16页
     ·网络交往的内涵第16-19页
   ·交往理论与价值观教育第19-25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概述第19-20页
     ·哈贝马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继承与拓展第20-22页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启迪第22-25页
第3章 网络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第25-33页
   ·网络交往主要特性概述第25-27页
     ·虚拟性第25页
     ·自由性第25-26页
     ·隐蔽性第26页
     ·开放性第26-27页
     ·延展性第27页
   ·网络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境遇第27-31页
     ·网络交往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第27-29页
     ·网络交往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第29-31页
   ·网络交往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第31-33页
     ·网络文化的巨大冲击第31页
     ·大学生的自身原因第31-32页
     ·网络教育手段更新缓慢第32页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滞后第32-33页
第4章 基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论基础和原则第33-37页
   ·网络交往环境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论基础第33-36页
     ·以马克思交往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第33-35页
     ·根据哈贝马斯“互动教育”思想实现价值观教育目标第35-36页
   ·网络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原则第36-37页
     ·方向性原则第36页
     ·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原则第36-37页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第37页
第5章 网络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策略第37-45页
   ·合理调整和延伸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第37-40页
     ·以科学定位教育目标为基础第37-39页
     ·以丰富教育内容为核心第39-40页
   ·积极搭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平台第40-41页
     ·运用网络交往的互动空间第40页
     ·创设网络交往的互动情景第40-41页
   ·适应网络交往环境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第41-45页
     ·利用网络视频展示理论知识第41页
     ·运用微博进行网络对话第41-42页
     ·利用网络模拟实践平台第42页
     ·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评价第42-43页
     ·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感染受教育者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致谢第50-52页
在校期间所发表论文一览表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校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