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L-丝氨酸的研究背景 | 第7页 |
·L-丝氨酸及其生物学意义 | 第7页 |
·L-丝氨酸的理化性质 | 第7-8页 |
·L-丝氨酸的应用 | 第8页 |
·L-丝氨酸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8页 |
·L-丝氨酸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第8页 |
·L-丝氨酸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 第8页 |
·L-丝氨酸的生产概况 | 第8-9页 |
·蛋白质水解提取法 | 第8-9页 |
·化学合成法 | 第9页 |
·生物酶法 | 第9页 |
·前体发酵法 | 第9页 |
·微生物直接合成L-丝氨酸及其代谢工程的研究 | 第9-12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利用糖质原料产L-丝氨酸菌株SYPS-062 的鉴定 | 第13-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3页 |
·培养基 | 第13页 |
·工具酶 | 第13-14页 |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1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7-20页 |
·细菌SYPS-062 的菌落表型 | 第17-18页 |
·菌株SYPS-062 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18-19页 |
·菌株 SYPS-062 16S rDNA 基因的获得 | 第19页 |
·PCR 产物的TA 克隆以及序列测定 | 第19-20页 |
·细菌SYPS-062 的种属确定 | 第20页 |
·SYPS-062 的生长曲线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SYPS-062 与谷氨酸棒杆菌模式菌株ATCC13032 的代谢通量的比较分析 | 第22-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菌种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培养方法 | 第23页 |
·分析方法 | 第23页 |
·谷氨酸棒杆菌C. glutamicum 代谢网络的构建 | 第23-25页 |
·代谢通量研究的数学基础和代谢方程组的求解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C. glutamicum 积累L-丝氨酸菌株SYPS-062 与模式菌株ATCC13032 发酵过程的比较 | 第26-27页 |
·C. glutamicum SYPS-062 与ATCC13032 的胞内代谢通量分析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谷氨酸棒杆菌SYPS-062 GLYA 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30-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0-31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31页 |
·工具酶 | 第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菌株SYPS-062 及ATCC13032 的glyA 基因的扩增 | 第34-35页 |
·glyA 基因的测序结果及编码序列分析 | 第35页 |
·重组大肠杆菌BL21(pET-28a-glyA(S))和BL21(pET-28a-glyA(W))的构建 | 第35-36页 |
·重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6-37页 |
·苯甲醛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7-38页 |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活力的测定与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主要结论 | 第40页 |
·论文工作的不足及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附录2:化学计量方程式 | 第47-49页 |
附录3 | 第49-51页 |
1、细菌SYPS-062 的165 RDNA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 第49页 |
2、C.GLUTAMICUM SYPS-062 的GLYA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 第49-50页 |
3、C.GLUTAMICUM SYPS-062 的GLYA 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 第50页 |
4、C.GLUTAMICUM ATCC13032 的GLYA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 第50-51页 |
5、C.GLUTAMICUM ATCC13032 的GLYA 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