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23页 |
·古菌概述 | 第10-12页 |
·嗜热古菌 | 第12-14页 |
·拓扑异构酶 | 第14-15页 |
·反螺旋酶 | 第15-20页 |
·硫化叶菌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1-23页 |
2 常规整合-分离法敲除RG基因 | 第23-42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3页 |
·主要药品 | 第23-24页 |
·培养基及组分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重组质粒pRG的构建 | 第25-30页 |
·硫化叶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30-31页 |
·硫化叶菌转化子的验证 | 第31页 |
·转化子氨苄青霉素基因的扩增 | 第31-32页 |
·转化子回复频率的计算 | 第32页 |
·PCR验证回复突变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PCR扩增左臂基因和右臂基因 | 第33-34页 |
·PCR扩增pyrEF基因 | 第34页 |
·重组质粒pUC-L arm-pyrEF的酶切鉴定 | 第34页 |
·重组质粒pRG的构建 | 第34-35页 |
·S.islandicus E233转化子验证 | 第35-37页 |
·转化子单交换的验证 | 第37-38页 |
·单交换转化子回复突变频率 | 第38-39页 |
·PCR验证回复突变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3 双交换和"环出"法敲除RG基因 | 第42-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42-43页 |
·主要药品 | 第43页 |
·培养基及组分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重组质粒pRG pop in-pop out的构建与转化 | 第43-45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 | 第45页 |
·重组质粒整合方式鉴定 | 第45-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R′arm基因的扩增 | 第47页 |
·重组质粒pRG pop in-pop out酶切验证 | 第47-48页 |
·转化子PCR验证 | 第48-49页 |
·反向PCR及测序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4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