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序言 | 第6页 |
第1章 “历史的天空”:朱熹与黑格尔所处时代的“还原” | 第6-28页 |
·政治经济背景 | 第8-16页 |
·两宋的统治危机 | 第8-10页 |
·德国的政治困局 | 第10-13页 |
·经济“近代化”对宋朝封建制度的挑战 | 第13-14页 |
·“近代化”对德意志国家的冲击 | 第14-16页 |
·文化艺术环境 | 第16-23页 |
·朱熹的文化艺术世界 | 第16-19页 |
·黑格尔的文化艺术世界 | 第19-23页 |
·哲学思想传统 | 第23-28页 |
·朱熹哲学的思想渊源概要 | 第23-26页 |
·黑格尔哲学思想渊源概要 | 第26-28页 |
第2章 “相看两不厌”——朱子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比较 | 第28-36页 |
·核心概念的辨析 | 第28-32页 |
·辨“理”(天理,太极) | 第28-30页 |
·论“永恒正义”(绝对理念) | 第30-32页 |
·艺术哲学(美学) | 第32-36页 |
·朱熹艺术哲学概要 | 第32-34页 |
·黑格尔艺术哲学概要 | 第34-36页 |
第3章 “走在消逝中”——朱子哲学与黑格尔哲学遭到的挑战 | 第36-43页 |
·朱熹哲学遭到的挑战 | 第37-39页 |
·来自陆九渊心学的挑战 | 第37-38页 |
·来自功利学派的挑战 | 第38-39页 |
·黑格尔哲学遭到的挑战 | 第39-43页 |
·来自非理性主义的挑战 | 第40-41页 |
·来自实证主义的挑战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注释 | 第4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谢辞 | 第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