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光纤微弯传感技术研究

提要第1-7页
第1章 绪论第7-21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7-16页
     ·光纤传感器第7-9页
     ·微弯损耗机理第9-10页
     ·光纤微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10-11页
     ·光纤微弯传感器的检测技术第11-12页
     ·光纤微弯传感器的主要分类第12-15页
     ·发动机爆震现象第15-16页
     ·研究意义第16页
   ·光纤微弯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光纤微弯结构的光束模型第16-17页
     ·光纤微弯传感器的应用第17-18页
     ·光纤微弯传感器的局限性第18页
   ·发动机爆震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光纤传感技术在发动机爆震检测上的应用现状第2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基于耦合理论的阶跃折射率单模光纤微弯损失理论分析第21-43页
   ·微弯损失系数推导第22-29页
   ·参数仿真第29-40页
     ·衰减系数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第29-31页
     ·衰减系数与微弯周期的关系第31-32页
     ·衰减峰值中心波长与微弯周期之间的关系第32-33页
     ·最大衰减系数与微弯数之间的关系第33-34页
     ·光谱宽度与微弯数之间的关系第34-36页
     ·变形板长度,光源波长与衰减系数之间的关系第36-37页
     ·波长、微弯周期与衰减系数关系第37-39页
     ·波长、变形幅度与衰减系数关系第39-40页
   ·仿真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对比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基于FDBPM方法的微弯光波导理论分析第43-55页
   ·FDBPM方法第43-48页
   ·使用OptiBPM进行仿真分析第48-52页
     ·不同弯曲周期对光场衰减的影响第50-52页
     ·利用离散数据脚本对系列波长微弯光波导进行仿真第52页
   ·仿真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对比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实验设计第55-80页
   ·实验装置第57-72页
     ·设计制作变形板第57-63页
     ·底面刻度板的设计与加工第63页
     ·光源的选取第63-65页
     ·电路设计第65-67页
     ·连接器设计第67-69页
     ·红外发光二级管及红外光敏二级管的选用第69-71页
     ·光纤的选取第71-72页
     ·影响光强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因素第72页
   ·周期光纤微弯调制机构第72-75页
     ·变形板参数的选取第73页
     ·周期光纤微弯实验第73-75页
   ·"8"字形非周期微弯调制机构第75-78页
   ·一种简易周期变形机构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光纤微弯传感在发动机爆震检测上的应用第80-96页
   ·光纤微弯传感相关参数设计第80-82页
   ·光纤微弯传感器用作检测爆震第82-85页
     ·悬臂梁结构光纤微弯爆震传感器第83页
     ·共振型光纤微弯爆震传感器第83-84页
     ·非共振型光纤微弯爆震传感器第84-85页
   ·非共振型光纤微弯爆震传感器的振动模型分析第85-92页
     ·振动模型分析第85-91页
     ·非共振型光纤微弯爆震传感器理论结构参数第91-92页
   ·阻尼的实现第92-93页
   ·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量方法第93-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96-99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96-97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附录 A第104-105页
摘要第105-107页
Abstract第107-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1-112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合物场流分离生物芯片工艺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电力调度楼智能化系统集成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