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论文--装卸机械论文--装载机论文

80型轮式装载机驾驶室人机工程学研究

提要第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7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7-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8-1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存在的问题第11-15页
     ·装载机驾驶室设计的发展趋势第15-16页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驾驶室内部件人机工程设计第17-35页
   ·人机工程学概述第17页
   ·人体尺寸的测量第17-19页
   ·人体模型第19-20页
   ·人机工程学理论应用第20-21页
   ·座椅设计第21-24页
     ·人体坐姿舒适性第21页
     ·人体坐姿的体压分布第21-22页
     ·工作用座椅主要设计部位及人机工程学要求第22-24页
   ·驾驶室内操纵器的设计第24-30页
     ·手操纵器的设计第24-28页
     ·脚操纵器的设计第28-30页
   ·仪表板的设计第30-34页
     ·仪表板造型设计方法第30页
     ·仪表板视野设计第30-31页
     ·仪表板上显示装置的设计第31-32页
     ·仪表板上操纵按钮设计第32-33页
     ·仪表板遮光罩设计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驾驶室内部布置工具第35-55页
   ·最佳H 点的分析和应用第35-45页
     ·H 点的定义和意义第35-36页
     ·H 点的确定方法第36-39页
     ·适意驾驶位置的理论分析第39-45页
   ·眼椭圆第45-48页
     ·眼椭圆及其百分位第45-46页
     ·眼椭圆样板第46-47页
     ·眼椭圆在装载机驾驶室中的定位第47-48页
   ·头部转动点(P)和眼点(E)第48-49页
   ·驾驶员的头廓包络线第49页
   ·驾驶员膝部位置曲线第49-50页
   ·驾驶员腹部位置曲线第50-51页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第51-53页
     ·影响手伸及界面的因素第51-52页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定位第52-53页
   ·汽车驾驶室布置和装载机驾驶室布置的异同点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装载机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第55-67页
   ·装载机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概述第55-58页
     ·作业空间概述第55-56页
     ·装载机作业空间设计原则第56页
     ·装载机驾驶室作业空间划分第56-57页
     ·装载机操纵的舒适区域与可及范围第57-58页
     ·整车总布置第58页
   ·方向盘的布置第58-60页
   ·仪表板的布置第60-63页
     ·仪表板位置的确定第60-62页
     ·仪表板上仪表的布置第62-63页
   ·工作装置操纵杆的布置第63-65页
   ·转向灯、雨刷器等组合开关和行走装置变速杆的布置第65-66页
   ·其它手控操纵器的布置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装载机驾驶室人机工程学仿真第67-87页
   ·CATIA 仿真软件第67-68页
   ·CATIA 软件中人体模型的建立第68-70页
   ·视野仿真第70-74页
     ·前方视野仿真第70页
     ·不同工况下垂直视野仿真第70-73页
     ·驾驶室移动量的计算第73-74页
   ·驾驶坐姿仿真第74-79页
     ·静态和动态仿真第74-77页
     ·坐姿角不在舒适范围内时的参数修改方法第77-79页
     ·姿态评估第79页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仿真第79-80页
   ·装载机驾驶室色彩设计第80-82页
   ·装载机整车色彩设计第82-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摘要第92-95页
Abstract第95-98页
致谢第98-99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50型轮式装载机热源系统空气场分析
下一篇:汽车起重机副臂结构参数化建模程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