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反义复合词研究状况综述及本文研究对象的确立 | 第14-16页 |
(一) 反义复合词研究状况综述 | 第14-16页 |
(二)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 反义复合词词例的收集及其数量 | 第16页 |
2. 确立非偏义反义复合词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二、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词义生成时的语素义变异特征 | 第16-39页 |
(一) 近义复合词词义生成时的语素义不变异特征 | 第17-19页 |
(二) 偏义复合词词义生成时的语素义留存特征 | 第19-20页 |
(三)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词义生成时的语素义变异情况 | 第20页 |
(四)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语义变异情况分类 | 第20-39页 |
1. 部分义素发生变异的情况 | 第21-24页 |
2. 全部义素发生变异的情况 | 第24-39页 |
三、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语义分类 | 第39-46页 |
(一) 泛指数量的多少或程度的深浅 | 第39页 |
(二) 表示概数 | 第39-40页 |
(三) 在语素本义的基础上通过比喻生成新义 | 第40-41页 |
(四) 利用借代手段,产生新的意义 | 第41页 |
(五) 由动作引申出具体的人或物 | 第41-42页 |
(六) 由确指的概念引申出泛指的概念 | 第42-44页 |
(七) 由两个具体动作表示一种现象或表示一种过程 | 第44页 |
(八) 借反义表示“无论如何”之意 | 第44-46页 |
四、非偏义反义复合词教学难点解析 | 第46-55页 |
(一)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构词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解析 | 第46-49页 |
1.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构词语素义的逻辑关系 | 第46-48页 |
2.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构词语素的语法性质分类 | 第48-49页 |
(二)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语义变异现象解析 | 第49-55页 |
1. 调查问卷的设计问题的发现 | 第49页 |
2. 分析问题 | 第49-52页 |
3. 教学难点的确立与解析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问卷调查表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