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燃料与燃烧论文

U型管内天然气高温空气燃烧的实验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8-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概述第12-13页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同传统燃烧的比较第12-13页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工作原理第13-15页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5-16页
     ·国内外数值模拟研究第15页
     ·国内外实验研究第15-16页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现状第16页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天然气热水锅炉上的应用第16-18页
     ·天然气高温空气燃烧热水炉同传统热水炉区别第17-18页
     ·存在的问题第18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2 天然气高温空气燃烧第19-31页
   ·高温空气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特征第19-23页
     ·Arrihenius燃烧反应速率第19-20页
     ·天然气的燃烧反应机理第20页
     ·燃烧温度第20-22页
     ·燃烧火焰的结构和特征第22-23页
   ·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第23-25页
     ·天然气燃烧的NOx研究第24-25页
   ·目前控制NOx的几种方法及其比较第25-27页
     ·低NOx燃烧器第25-26页
     ·催化燃烧第26页
     ·烟气催化脱硝第26-27页
     ·烟气稀释法第27页
   ·烟气再循环率第27-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3 U型管炉膛热力热力计算第31-50页
   ·原始数据第33页
     ·热力计算参数第33页
   ·燃料特性第33-34页
     ·燃料种类:天然气第33-34页
   ·混合气体、烟气及烩的计算第34-38页
     ·各受热面进出口过量混合气体系数第34页
     ·再循环率氧浓度的关系第34-35页
     ·混合气体体积的计算第35-36页
     ·烟气体积的计算第36页
     ·混合气体与烟气的焓值计算第36-38页
   ·热平衡计算第38-40页
     ·热平衡方程式第38页
     ·输入热量第38-39页
     ·有效吸收热量第39页
     ·各项热损失第39页
     ·热效率第39-40页
   ·炉膛热力计算第40-45页
     ·结构特性计算第40-41页
     ·火管计算第41-44页
     ·烟管计算第44-45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实验研究第50-63页
   ·热台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第50页
   ·实验系统简介第50-57页
     ·高温空气燃烧系统第50-52页
     ·换向装置第52-53页
     ·蓄热装置第53-54页
     ·燃烧室及管路系统第54-55页
     ·烟气再循环装置第55-56页
     ·温度采集系统及烟气分析系统第56-57页
   ·实验方案第57-62页
     ·测点布置第57-59页
     ·实验步骤第59页
     ·实验参数的测量和确定第59-60页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烟气再循环对炉内温度场的影响第63-73页
   ·采用空冷系统时烟气再循环对炉膛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第63-66页
   ·采用水冷系统燃烧时烟气再循环对炉膛温度场的影响第66-71页
     ·炉膛内温度分布第66-69页
     ·不同烟气再循环率时各截面温差变化第69-70页
     ·不同蓄热周期对炉内温度场的影响第70-71页
     ·不同蓄热周期对混合气体人入口温度的影响第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6 烟气再循环对燃烧NOx排放的影响第73-80页
   ·不同烟气再循环率下的NOx排放第73-74页
   ·温度对NOx排放影响第74-75页
   ·不同蓄热时间对NOx生成的影响第75-76页
   ·采用水冷系统时烟气再循环率对NOx排放的影响第76页
   ·再循环对燃烧程度的影响(CO)第76-77页
   ·蓄放热时间对CO的影响第77-78页
   ·混合气体量对CO的影响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109页
作者简历第109-11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氢气/柴油发动机燃油雾化、燃烧以及排放的研究
下一篇:大悬挑钢屋盖结构预应力体系分析与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