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青年农民工主观身份建构的社会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绪论第11-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页
 二、文献评述第11-14页
 三、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性第14-16页
第一章 研究设计第16-22页
 一、核心概念第16页
 二、理论基础第16-19页
 三、研究思路、研究假设和分析框架第19-20页
 四、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二章 青年农民工自身身份的主观判定第22-28页
 一、调查地点概况第22页
 二、青年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第22-25页
 三、青年农民工身份的主观判定情况第25-28页
第三章 身份建构对乡土世界的依赖第28-43页
 一、语言策略的选取第28-30页
 二、生活习惯的惯习第30-34页
 三、社会支持网的选取第34-39页
 四、交往意愿的显现第39-43页
第四章 身份建构在城市世界的践行第43-53页
 一、职业类型的多样性与底层性第43-45页
 二、居住空间的封闭性第45-48页
 三、公共活动参与的消极滞后性第48-50页
 四、个体社区感受第50-53页
第五章 不同身份类型得以建构的社会学分析第53-57页
 一、符号文化在排斥与被排斥中的运作第53-55页
 二、社会建构中的身份再建第55-57页
结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1:调查问卷第63-70页
附录2:访谈提纲第70-71页
致谢第71-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叫人”到“雇人”--关中定村农作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变迁
下一篇: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以L市机关工作人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