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rtact | 第6-13页 |
序言 | 第13-2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5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第一章 非政府组织和人权的基本概念 | 第22-42页 |
一、人权的基本概念 | 第22-28页 |
(一) 人权的产生和发展 | 第22-25页 |
(二) 人权的概念 | 第25-26页 |
(三) 人权的范围 | 第26-28页 |
(四) 人权保护的方式 | 第28页 |
二、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 第28-42页 |
(一)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 第28-32页 |
(二)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 第32-36页 |
(三) 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 第36-37页 |
(四) 与非政府组织相近的几个概念 | 第37-42页 |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主要领域和活动 | 第42-58页 |
一、非政府组织成立的法律前提和作用 | 第42-45页 |
(一) 非政府组织成立的法律前提——公民结社自由 | 第42-43页 |
(二)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第43-45页 |
二、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主要领域 | 第45-52页 |
(一) 捐资助学 | 第45-47页 |
(二) 扶贫开发 | 第47-49页 |
(三) 救弱助残 | 第49-51页 |
(四) 妇女权益保护 | 第51-52页 |
(五) 灾民救济和灾后重建 | 第52页 |
三、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主要活动 | 第52-58页 |
(一) 参与和促进公约制定 | 第53页 |
(二) 协助和监督政策执行 | 第53-54页 |
(三) 宣传和普及人权知识 | 第54页 |
(四) 推动和促进公众参与 | 第54-55页 |
(五) 开发和开展研究项目 | 第55页 |
(六) 援助个人权利受害者 | 第55-56页 |
(七) 组织人权的国际交流 | 第56-58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与人权发展 | 第58-67页 |
一、当代中国的人权发展 | 第58-63页 |
(一) 确立阶段(1949,9—1956) | 第58-59页 |
(二) 曲折阶段(1956—1977) | 第59页 |
(三) 重建阶段(1978—1990) | 第59-60页 |
(四) 发展阶段(1991-今) | 第60-63页 |
二、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 第63-67页 |
(一) 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 第63-65页 |
(二) 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 | 第65-67页 |
第四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与特殊群体的人权保护 | 第67-99页 |
一、妇女非政府组织与妇女人权保护 | 第67-72页 |
(一) 妇女的权利和妇女非政府组织的现状 | 第67-69页 |
(二) 妇女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活动 | 第69-71页 |
(三) 妇女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 第71页 |
(四) 发展妇女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建议和思考 | 第71-72页 |
二、儿童非政府组织与儿童人权保护 | 第72-78页 |
(一) 儿童的权利和儿童人权保护的特点 | 第73-75页 |
(二) 儿童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活动 | 第75-76页 |
(三) 儿童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 第76-77页 |
(四) 发展儿童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建议和思考 | 第77-78页 |
三、老年人非政府组织与老年人人权保护 | 第78-85页 |
(一) 老年人的权利和老年人非政府组织 | 第78-81页 |
(二) 老年人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活动 | 第81-82页 |
(三) 老年人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 第82-84页 |
(四) 发展老年人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建议和思考 | 第84-85页 |
四、残疾人非政府组织与残疾人人权保护 | 第85-92页 |
(一) 残疾人的权利和残疾人非政府组织的现状 | 第85-88页 |
(二) 残疾人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活动 | 第88-90页 |
(三) 残疾人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 第90-91页 |
(四) 发展残疾人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建议和思考 | 第91-92页 |
五、农民工非政府组织与农民工人权保护 | 第92-99页 |
(一) 农民工的权利和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 第92-94页 |
(二) 农民工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活动 | 第94-96页 |
(三) 农民工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 第96-98页 |
(四) 发展农民工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建议和思考 | 第98-99页 |
第五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制约因素 | 第99-111页 |
一、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制度 | 第99-102页 |
(一) 中国非政府组织成立的条件 | 第99-100页 |
(二) 中国非政府组织成立的程序 | 第100-101页 |
(三)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变更 | 第101页 |
(四)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注销 | 第101-102页 |
(五) 非政府组织违法行为的处罚 | 第102页 |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和筹资能力 | 第102-106页 |
(一)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 | 第103-104页 |
(二)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筹资能力 | 第104-106页 |
三、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内部支持——人力资源 | 第106-111页 |
(一)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人员构成 | 第106-107页 |
(二)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激励和薪酬 | 第107-108页 |
(三)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人员培训 | 第108-109页 |
(四)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比较 | 第111-120页 |
一、政府与人权保护 | 第111-114页 |
(一) 参与人权保护的政府机构 | 第111-112页 |
(二) 政府机构人权保护的职责和权限 | 第112-113页 |
(三) 政府机构的人权保护工作 | 第113-114页 |
二、中国政府对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 第114-116页 |
(一) 中国政府机构监督管理的特点 | 第114-115页 |
(二) 中国政府机构监督管理的缺陷 | 第115-116页 |
三、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人权保护 | 第116-120页 |
(一) 中国政府机构人权保护的主要问题 | 第116-118页 |
(二) 中国政府机构人权保护的局限 | 第118-120页 |
第七章 国外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与中国的比较 | 第120-142页 |
一、国外非政府组织的概况 | 第120-127页 |
(一)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历史渊源 | 第120-122页 |
(二)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 第122-125页 |
(三)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保障 | 第125-127页 |
二、国外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 | 第127-137页 |
(一) 美国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 | 第127-130页 |
(二) 英国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 | 第130-133页 |
(三) 德国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 | 第133-135页 |
(四) 日本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 | 第135-137页 |
三、国外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与中国的比较 | 第137-142页 |
(一) 法律规定 | 第138-139页 |
(二) 财政和税收 | 第139-141页 |
(三) 监管和自律 | 第141-142页 |
结语:中国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优越性和面临的挑战 | 第142-147页 |
一、中国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优越性 | 第142-143页 |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困境 | 第143-145页 |
三、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人权保护的政策建议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2页 |
后记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