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掏空行为及治理建议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委托代理关系和控制权收益的新理论发展 | 第10-11页 |
·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文章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控制股东掏空行为的现状 | 第15-22页 |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 第15-16页 |
·我国上市公司掏空行为的现状 | 第16-20页 |
·控制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 | 第20-22页 |
·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 第20页 |
·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 | 第20-21页 |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3章 控制股东掏空行为的实现途径和动因分析 | 第22-30页 |
·我国上市公司掏空行为的主要途径 | 第22-25页 |
·控制股东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 第22-23页 |
·上市公司对控制股东及其关联公司的违规担保 | 第23-24页 |
·控制股东通过关联方转移上市公司的资金和财产 | 第24页 |
·控制股东通过高额派发现金股利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 第24-25页 |
·控制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 | 第25页 |
·控制股东掏空行为的动因分析 | 第25-30页 |
·控制权成本收益的分析 | 第25-28页 |
·中小股东的权益受侵害的内因分析 | 第28-30页 |
第4章 导致控制股东掏空行为的机制漏洞 | 第30-36页 |
·控制股东掏空行为内部约束机制 | 第30-32页 |
·控制股东的持股比例 | 第30页 |
·其他投资者的理念偏差 | 第30-32页 |
·独立董事不独立 | 第32页 |
·掏空行为外部约束机制 | 第32-36页 |
·证券市场的监管不利 | 第33-34页 |
·独立专业中介机构的约束力不强 | 第34-35页 |
·法律制度对上市公司及其控制股东约束弱化 | 第35-36页 |
第5章 针对控制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建议 | 第36-44页 |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 第36-38页 |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36-37页 |
·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 第37页 |
·建立大股东诚信义务 | 第37-38页 |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38页 |
·完善外部法律环境 | 第38-42页 |
·对控制股东表决权的修正 | 第39-40页 |
·赋予中小股东一些相应的权利 | 第40-41页 |
·对证券欺诈嫌疑人采取举证责任倒置 | 第41-42页 |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独立中介结构和新闻舆论的作用 | 第42-44页 |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 第42页 |
·强化独立中介机构的作用 | 第42-43页 |
·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