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四、本研究课题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一般理论概述 | 第17-31页 |
第一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概念及其种类 | 第17-19页 |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及特点 | 第19-20页 |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涵义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 第21-22页 |
二、农村土地产权理论 | 第22-24页 |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形成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 第26-31页 |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形成 | 第26-28页 |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性质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与约束 | 第31-43页 |
第一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意义 | 第31-33页 |
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需要 | 第31页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31-32页 |
三、合理利用土地和有效保护耕地的必然选择 | 第32页 |
四、促进经济发展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 | 第33-37页 |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二、现阶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 第34-36页 |
三、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特征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39页 |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配套的法律和产权制度安排 | 第37-38页 |
二、集体土地利用粗放,规划控制不到位 | 第38-39页 |
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 第39页 |
第四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9-43页 |
一、集体土地产权较之国有土地产权在法律上存在“所有制歧视” | 第40页 |
二、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体系的滞后成为流转的现实障碍 | 第40-41页 |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制约 | 第41页 |
四、农村发展的落后制约着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现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实践探索 | 第43-53页 |
第一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试点地区主要流转模式分析 | 第43-47页 |
一、威海的“转权让利,统一出让”模式 | 第43-44页 |
二、苏州的“两种产权,同一市场,统一管理”模式 | 第44-45页 |
三、芜湖的“三个集中”模式 | 第45-46页 |
四、广东的直接入市模式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流转模式的评价 | 第47-49页 |
第三节 主要流转试点地区的经验启示及流转制度变革的模式选择 | 第49-53页 |
一、主要流转试点地区的经验启示 | 第49-51页 |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离流转制度变革的模式选择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完善和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基本构想 | 第53-63页 |
第一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53-55页 |
一、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原则 | 第53-54页 |
二、坚持“效率、公开、公平”原则 | 第54页 |
三、坚持符合国情、因地制宜原则 | 第54页 |
四、政府调控以宏观管理为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原则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创新实施的基本思路 | 第55-60页 |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创新模式的特点 | 第55-56页 |
二、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体 | 第56页 |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条件和客体范围 | 第56-57页 |
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和流转市场的完善 | 第57页 |
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期限及价格确定 | 第57-58页 |
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程序的优化 | 第58-59页 |
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的合理分配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建设与配套措施 | 第60-63页 |
一、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建设 | 第60-61页 |
二、完善集体土地规划制度及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第61页 |
三、建立健全集体土地登记制度 | 第61-62页 |
四、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地价管理制度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