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探析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绪论第9-21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第11-14页
  一、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第11-12页
  二、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自由流转第12-13页
  三、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的制度设计和模式构建第13-14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9页
  一、宅基地第14-16页
  二、宅基地使用权第16-17页
  三、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第17-19页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9-21页
  一、研究方法第19页
  二、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一章 研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基础第21-27页
 第一节 马克思地租理论第21-23页
  一、级差地租第21-22页
  二、绝对地租第22-23页
 第二节 土地价格理论第23-24页
  一、马克思的土地价格理论第23页
  二、现代西方土地价格理论第23页
  三、土地价格二元理论第23-24页
 第三节 土地产权理论第24-25页
 第四节 制度变迁理论第25-27页
  一、制度的含义第25-26页
  二、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第26-27页
第二章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分析第27-39页
 第一节 制度变迁:我国宅基地立法的历史沿革第27-31页
  一、农民享有宅基地所有权的阶段第28页
  二、农民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初级阶段第28-30页
  三、农民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高级阶段第30-31页
 第二节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分析第31-35页
  一、推进城市化,实现城乡二元融合的需要第31-33页
  二、配置土地资源,有效保护耕地的需要第33页
  三、缓解融资困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33-34页
  四、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第34-35页
  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第35页
 第三节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可行性分析第35-39页
  一、《物权法》的出台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法律环境第35-36页
  二、宅基地的大量闲置提供了物质前提第36-37页
  三、耕地的有效保护保障了粮食安全第37页
  四、农民的愿望及理性程度的提高提供了现实条件第37-38页
  五、循序渐进的试验有效规避了大范围的风险第38-39页
第三章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选择第39-52页
 第一节 现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评析第39-43页
  一、“转权流转”模式第39-40页
  二、“保权流转”模式第40-42页
  三、两种模式的优劣势评析第42-43页
 第二节 构建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的目标和原则第43-45页
  一、农村宅基地流转目标第43-44页
  二、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原则第44-45页
 第三节 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构想第45-49页
  一、集体垄断宅基地一级市场第45-46页
  二、适度放开农村宅基地二级市场第46页
  三、宅基地流转方式的多样化第46-49页
 第四节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条件第49-52页
  一、规范宅基地的范围和面积第49页
  二、宅基地使用权期限的界定第49-50页
  三、宅基地的确权与登记第50页
  四、建立农村宅基地收购储备制度第50-52页
第四章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的评估第52-56页
 第一节 宅基地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第52-53页
  一、一般因素第52页
  二、区域因素第52页
  三、个别因素第52-53页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的基本方法第53-54页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估价方法的选择第54-56页
第五章 规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对策建议第56-58页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第56页
 二、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第56页
 三、强化与完善宅基地管理的责任机制第56-57页
 四、培育宅基地流转中介组织,提高宅基地流转透明度第57页
 五、建立政府的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专项保障基金第57页
 六、健全农村杜会保障体系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研究
下一篇: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