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论文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实践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问题提出第10-11页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的需要第10页
     ·时代发展的需要第10页
     ·校本教研引领的需要第10-11页
     ·即时通讯软件为区域教研提供了平台第11页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第11-15页
     ·国内外区域教研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内外即时通讯软件教育应用研究现状第14-1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页
     ·理论层面目的与意义第15页
     ·实践层面目的与意义第15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区域教研第15-16页
     ·网络教研第16-17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第17-20页
     ·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方案第18-20页
第2章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立论基础第20-32页
   ·理论基础第20-24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启示第20-21页
     ·成人学习理论及启示第21页
     ·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及启示第21-22页
     ·混合学习理论及启示第22-24页
   ·现实基础第24-32页
     ·调研对象第24页
     ·调研内容及数据统计分析第24-29页
     ·访谈结果分析第29-30页
     ·调研总结第30-32页
第3章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模式建构第32-50页
   ·即时通讯软件概述第32-36页
     ·即时通讯软件定义第32页
     ·即时通讯软件技术原理和硬件环境第32-33页
     ·即时通讯软件通讯方式第33-34页
     ·即时通讯软件功能特点第34-36页
   ·即时通讯软件与区域教研第36-40页
     ·即时通讯软件与区域教研结合可行性第36-37页
     ·即时通讯软件环境下区域教研特点第37-38页
     ·即时通讯软件在区域教研中的意义第38-39页
     ·即时通讯软件在区域教研中的作用第39-40页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模型设计第40-42页
     ·模型建立第40-41页
     ·模型解读第41-42页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模式构建第42-50页
     ·模式构建目的第42-43页
     ·模式建构原则第43-44页
     ·模式设计及要素分析第44-48页
     ·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价值第48-50页
第4章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实践研究第50-74页
   ·实践准备第50-55页
     ·实践区域选择第50-51页
     ·实践对象选择第51页
     ·实践软件选择第51-55页
   ·区域性课例研讨实践第55-61页
     ·教研方案设计第56-57页
     ·教研实施过程第57-59页
     ·效果反馈及反思第59-61页
   ·区域性沙龙研讨实践第61-65页
     ·教研方案设计第62-63页
     ·教研实施过程第63-64页
     ·效果反馈及反思第64-65页
   ·实践效果分析第65-69页
     ·对QQ使用情况的分析第65-67页
     ·对教师的行为态度的分析第67-68页
     ·对区域教学资源共享的分析第68-69页
     ·对教研活动形式的分析第69页
   ·实践结论及反思第69-74页
     ·实践结论第69-71页
     ·实践反思第71页
     ·存在问题第71-74页
第5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研究总结第74页
   ·存在问题及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附录第78-90页
 附录一 常规区域教研现状调查问卷第78-80页
 附录二 教师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情况调查第80-82页
 附录三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教研活动效果分析第82-84页
 附录四 课例研讨结果展示第84-88页
 附录五 访谈提纲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郑州市中学生家庭网络教育资源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过程监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