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汽轮机叶片的相关发展 | 第13-19页 |
·汽轮机叶片概述 | 第13-17页 |
·叶片毛坯制造的相关发展 | 第17-18页 |
·影响叶片工作质量的因素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9-22页 |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2-24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叶片参数化设计理论及软件平台 | 第25-43页 |
·引言 | 第25页 |
·参数化设计理论 | 第25-38页 |
·叶片设计流程 | 第25-27页 |
·汽轮机叶片设计原理 | 第27-37页 |
·参数化设计技术介绍 | 第37-38页 |
·UG(NX)软件平台介绍 | 第38-42页 |
·UG(NX)软件简介 | 第38-39页 |
·UG(NX)软件优势 | 第39页 |
·UG(NX)模块介绍 | 第39-41页 |
·UG(NX)软件建模方法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基于UG 的叶片参数化设计 | 第43-51页 |
·叶片的三维造型方法 | 第43-44页 |
·叶片的结构及参数化设计思想 | 第44-45页 |
·叶片的结构 | 第44页 |
·叶片的参数化设计思想 | 第44-45页 |
·叶片三维参数化造型计算机实施 | 第45-46页 |
·叶片的三维参数化设计 | 第46-50页 |
·叶身的参数化设计 | 第46-49页 |
·叶根的参数化设计 | 第49页 |
·围带的参数化设计 | 第49-50页 |
·生成叶片实体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叶身型线修整方法的研究 | 第51-60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叶身型面余量的加放原理 | 第52-53页 |
·锻造方向余量的加放 | 第52页 |
·法向余量的加放 | 第52页 |
·余量加放示意图 | 第52-53页 |
·叶身型线的修整 | 第53-58页 |
·型线修整的技术困难 | 第53-54页 |
·精锻叶片的型线修整方法 | 第54-57页 |
·模锻叶片的型线修整方法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基于UG 的叶片参数化设计二次开发 | 第60-74页 |
·UG 软件二次开发简介 | 第60-61页 |
·UG 软件二次开发工具介绍 | 第61-62页 |
·型线修整方法的UG/Open GRIP 二次开发 | 第62-68页 |
·UG/Open GRIP 语言的使用 | 第63页 |
·叶身型线修整流程 | 第63-65页 |
·GRIP 开发工具在叶片型线修整中的应用 | 第65-68页 |
·叶片型线修整程序运行实例 | 第68-70页 |
·叶片型线数据点自动读取输出程序 | 第70-71页 |
·编制程序的思想 | 第70页 |
·型线数据点自动读取输出程序的编制 | 第70-71页 |
·型线数据点自动读取输出程序运行实例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