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面层吸入式进气道主动流动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进气道流动控制的研究 | 第14-16页 |
| ·被动流动控制研究 | 第14-15页 |
| ·主动流动控制研究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进气道设计 | 第17-25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基本参数 | 第17-18页 |
| ·设计方法 | 第18-21页 |
| ·中心线的设计 | 第18-19页 |
| ·面积分布规律 | 第19-20页 |
| ·唇口形状设计 | 第20-21页 |
| ·参数计算 | 第21-24页 |
| ·进口面积的确定 | 第21-22页 |
| ·中心偏距的确定 | 第22-23页 |
| ·内通道型面的确定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数值模拟方法及参数 | 第25-35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商用软件FLUENT简介 | 第25-31页 |
| ·控制方程 | 第25-27页 |
| ·求解器和差分格式 | 第27-28页 |
| ·湍流模型 | 第28-29页 |
| ·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 ·前处理和后处理 | 第30-31页 |
| ·数值模拟参数 | 第31-33页 |
| ·设计参数 | 第31-32页 |
| ·计算网格生成 | 第32页 |
| ·湍流模型 | 第32-33页 |
| ·进出口边界条件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4章 进气道数值模拟结果 | 第35-43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35页 |
| ·流场评价计算公式 | 第35-36页 |
| ·不同外流条件对流动的影响 | 第36-39页 |
| ·来流马赫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前机身长度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 ·进气道流场结构分析 | 第39-42页 |
| ·出口压力云图和二次流图谱 | 第39页 |
| ·对称面压力云图和流线图 | 第39-40页 |
| ·壁面压力云图和极限流线 | 第40-41页 |
| ·内通道流动特征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主动流动控制效果分析 | 第43-63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旋涡发生器简介 | 第43-44页 |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44-47页 |
| ·给附面层吹气控制效果分析 | 第47-51页 |
| ·吹气角度对流动的影响 | 第47-48页 |
| ·轴向位置对流动的影响 | 第48页 |
| ·射流流量对流动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孔间距对流动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旋涡发生器控制效果分析 | 第51-61页 |
| ·轴向位置对流动的影响 | 第51-54页 |
| ·射流流量对流动的影响 | 第54-57页 |
| ·孔间距对流动的影响 | 第57-60页 |
| ·组合式旋涡发生器控制效果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