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Gram系统调用序列的恶意代码静态检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恶意代码的危害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 第16-25页 |
·恶意代码及其分类 | 第16-18页 |
·病毒 | 第16页 |
·蠕虫 | 第16页 |
·木马 | 第16-17页 |
·后门 | 第17-18页 |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 | 第18-24页 |
·特征码扫描 | 第18-20页 |
·动态监控检测技术 | 第20-22页 |
·校验和方法 | 第22-23页 |
·启发式方法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系统调用序列研究 | 第25-40页 |
·系统调用介绍 | 第25-26页 |
·系统调用序列的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恶意代码中系统调用分析 | 第27-28页 |
·系统调用序列动态获取 | 第28-30页 |
·系统调用序列静态获取 | 第30-38页 |
·软件加壳与脱壳 | 第31-32页 |
·可执行文件反汇编 | 第32-34页 |
·构造函数的控制流图 | 第34-35页 |
·控制流图的剪枝 | 第35-37页 |
·构造函数的遍历树 | 第37-38页 |
·遍历树的路径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0-52页 |
·系统结构 | 第40-41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41页 |
·特征提取与选择 | 第41-45页 |
·特征提取 | 第41-42页 |
·特征选择 | 第42-45页 |
·恶意代码检测分析 | 第45-51页 |
·K-近邻分类 | 第45-47页 |
·决策树分类 | 第47-50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61页 |
·实验数据 | 第52页 |
·结果评价方法 | 第52-53页 |
·实验结果 | 第53页 |
·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53-60页 |
·正确率比较 | 第53-55页 |
·漏报率比较 | 第55-58页 |
·误报率比较 | 第58-60页 |
·结果分析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