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蒲松龄和亨利·詹姆斯的宗教观及两部小说的形成 | 第16-20页 |
·蒲松龄宗教思想的形成 | 第16-18页 |
·家庭影响 | 第16-17页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17-18页 |
·詹姆斯宗教思想的形成 | 第18-20页 |
·家族影响 | 第18-19页 |
·宗教传统影响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轮回的圆型思维模式与有始有终的线型思维模式 | 第20-28页 |
·轮回的圆型思维模式 | 第20-21页 |
·色空思想 | 第21页 |
·业报轮回思想 | 第21页 |
·有始有终的线型思维模 | 第21-28页 |
·人的堕落 | 第24-26页 |
·基督的救赎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善与恶、社会弊端与理想社会 | 第28-39页 |
·善与恶的冲突 | 第28-31页 |
·对社会弊端的批判与理想社会的寄托 | 第31-39页 |
·杂念、色空与解脱 | 第31-32页 |
·轮回与报应 | 第32-35页 |
·堕落与等级观念的谴责 | 第35-36页 |
·幻觉与对人性的摧残的探索 | 第36-3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9-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