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概念 | 第11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 | 第11-13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的现状 | 第13-17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仿真模型的设计 | 第19-39页 |
·仿真平台及前后向仿真的区别 | 第19-20页 |
·Matlab/Simulink 软件介绍 | 第19页 |
·前后向仿真对比 | 第19-20页 |
·驾驶员模型 | 第20-22页 |
·混合动力汽车部件的选型与建模 | 第22-34页 |
·发动机模型 | 第22-25页 |
·电机模型 | 第25-28页 |
·动力电池组模型 | 第28-33页 |
·车辆模型 | 第33-34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部件模型在软件内的实现 | 第34-37页 |
·发动机模型的实现 | 第34页 |
·电机模型的实现 | 第34-35页 |
·电池模型的实现 | 第35-36页 |
·车轮模型的实现 | 第36页 |
·整车仿真流程图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混合动力辅助动力单元电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9-55页 |
·辅助动力单元的电控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39-46页 |
·辅助动力单元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39-40页 |
·传感器 | 第40-44页 |
·执行器 | 第44-46页 |
·电控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46-52页 |
·电控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46-47页 |
·电控系统及其扩展电路 | 第47-48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48-50页 |
·输出模块 | 第50-51页 |
·通讯模块 | 第51页 |
·其它模块 | 第51-52页 |
·辅助动力单元的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52-53页 |
·抑制干扰源 | 第52-53页 |
·合理的元器件布局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混合动力辅助动力单元电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5-65页 |
·控制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55-56页 |
·工况管理模块 | 第56-59页 |
·起动模块 | 第56页 |
·稳定及怠速工况模块 | 第56-59页 |
·输入输出模块 | 第59-61页 |
·高速输入输出模块 | 第59页 |
·数模转换模块 | 第59-61页 |
·控制模块 | 第61-62页 |
·转速测控模块 | 第61页 |
·驱动控制模块 | 第61-62页 |
·通信模块 | 第62-63页 |
·报文的发送 | 第62页 |
·报文的接收 | 第62-63页 |
·系统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串联式混合动力控制策略及仿真性能分析 | 第65-85页 |
·动力总成控制策略 | 第65-69页 |
·恒温式控制 | 第65页 |
·功率跟随式控制 | 第65-69页 |
·模糊控制 | 第69-75页 |
·模糊理论介绍 | 第69-72页 |
·模糊控制设计 | 第72-75页 |
·仿真循环测试的介绍及设计 | 第75-77页 |
·循环工况的介绍 | 第75-77页 |
·仿真循环测试工况的设计 | 第77页 |
·基于 Matlab/Simulink 平台的前向仿真 | 第77-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整车性能试验研究 | 第85-99页 |
·基于 LabVIEW 的试验数据采集系统 | 第85-88页 |
·LabVIEW 软件简介 | 第85页 |
·数据采集系统流程图 | 第85-87页 |
·数据采集系统操作界面 | 第87-88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循环测试工况试验 | 第88-92页 |
·试验样车的介绍 | 第88-92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92-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9-103页 |
·全文总结 | 第99-101页 |
·工作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摘要 | 第108-110页 |
ABSTRACT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