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8页 |
| ·手性芳香醇及其应用 | 第8-10页 |
| ·制备光学纯芳香醇的意义 | 第8页 |
| ·芳香醇作为手性砌块在制药行业的应用 | 第8-10页 |
| ·不对称还原法制备手性芳香醇 | 第10-12页 |
| ·不对称合成及其特点 | 第10-11页 |
| ·生物法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芳香醇 | 第11-12页 |
| ·菌种及产酶条件对不对称还原的影响 | 第12-13页 |
| ·菌种筛选 | 第12-13页 |
| ·产酶条件的影响 | 第13页 |
| ·底物的分子结构对不对称还原的影响 | 第13-14页 |
| ·转化条件的影响 | 第14-16页 |
| ·辅助底物 | 第14页 |
| ·选择性抑制剂 | 第14-15页 |
| ·细胞透化处理 | 第15页 |
| ·树脂原位吸附 | 第15页 |
| ·添加环糊精改善反应选择性 | 第15-16页 |
| ·反应介质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菌种 | 第18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18页 |
| ·培养基 | 第18-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 ·菌种培养 | 第19页 |
| ·细胞浓度的测定 | 第19页 |
| ·水相不对称还原反应 | 第19页 |
| ·芳香酮羰基还原酶酶活测定 | 第19-20页 |
| ·产物分析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1-44页 |
| ·4’-氯苯乙酮不对称还原反应 | 第21-36页 |
| ·菌种的筛选 | 第21页 |
| ·Candida krusei SW 2026 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 | 第21-27页 |
| ·Candida krusei SW 2026 发酵产酶的时间进程 | 第27页 |
| ·Candida krusei SW 2026 不对称还原4’-氯苯乙酮反应 | 第27-28页 |
| ·Candida krusei SW 2026 对不同卤代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 第28页 |
| ·产品的初步鉴定 | 第28-29页 |
| ·pH 对催化4’-氯苯乙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温度对催化4’-氯苯乙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0页 |
| ·转速对催化4’-氯苯乙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表面活性剂对催化 | 第31-32页 |
| ·选择性抑制剂对催化4’-氯苯乙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 ·辅底物对催化4’-氯苯乙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 ·葡萄糖浓度对不对称还原的影响 | 第34页 |
| ·CTAB 处理酵母细胞对不对称还原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经CTAB 处理前后的转化时间进程 | 第35-36页 |
| ·(4-氯苯基)-(吡啶-2-基)甲酮不对称还原反应 | 第36-44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6-38页 |
| ·菌种筛选 | 第38页 |
| ·过程控制参数对反应的影响 | 第38-40页 |
| ·辅底物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添加二甲亚砜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添加丙烯醇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页 |
| ·添加Na_2SO_3 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 ·(4-氯苯基)-(吡啶-2-基)-甲酮还原反应进程 | 第43-4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