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制取、改性及生产实践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 ·大豆蛋白质 | 第9-12页 |
| ·大豆蛋白质的分类 | 第9页 |
| ·大豆蛋白质的组成 | 第9-10页 |
| ·大豆蛋白质的特性 | 第10-12页 |
| ·大豆浓缩蛋白 | 第12-18页 |
| ·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原理 | 第12-13页 |
| ·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 | 第13-14页 |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优点 | 第14-16页 |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质量指标 | 第16-17页 |
| ·国内外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现状 | 第17-18页 |
| ·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 | 第18-23页 |
| ·改性原理 | 第18页 |
| ·改性方法 | 第18-21页 |
| ·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性能指标及应用领域 | 第21-23页 |
| ·国内外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现状 | 第23页 |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实践 | 第23-26页 |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情况 | 第24-25页 |
| ·功能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情况 | 第25-26页 |
| ·本研究目的 | 第26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6-28页 |
| ·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 第26页 |
| ·生产技术环保可靠 | 第26-27页 |
| ·带动行业发展 | 第27页 |
| ·市场潜力巨大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制取工艺研究 | 第28-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 ·材料 | 第28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 ·测定方法 | 第28页 |
| ·试验工艺与方法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浸提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浸提工艺条件优化 | 第31-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工艺研究 | 第34-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材料 | 第34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34页 |
| ·测定方法 | 第34页 |
| ·试验工艺与方法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 ·单因素条件的选择 | 第35-37页 |
| ·正交试验确定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最佳改性工艺条件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实践 | 第39-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材料 | 第39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39-40页 |
| ·采用的工艺方法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 ·生产工艺过程 | 第40-41页 |
| ·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连续化提取浓缩蛋白技术 | 第43页 |
| ·气流闪蒸脱溶技术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生产实践 | 第44-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 ·材料 | 第44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44页 |
| ·采用的工艺方法 | 第44-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 ·生产工艺过程 | 第45页 |
| ·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7页 |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制取工艺的研究 | 第47页 |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工艺研究 | 第47页 |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实践研究 | 第47页 |
| ·创新点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