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导言 | 第11页 |
第一章 境内企业海外上市简介 | 第11-17页 |
第一节 海外上市的概述 | 第11-13页 |
一、海外上市的概念 | 第11页 |
二、境内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背景和原因 | 第11-13页 |
三、海外上市对企业母国的意义 | 第13页 |
四、目前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总体情况 | 第13页 |
第二节 境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方式选择 | 第13-15页 |
一、境外直接上市 | 第13-14页 |
二、境外间接上市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海外上市的地点选择 | 第15-17页 |
一、香港 | 第15-16页 |
二、美国 | 第16页 |
三、新加坡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信息披露、持续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 第17-23页 |
第一节 信息披露制度 | 第17-21页 |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含义和分类 | 第17页 |
二、信息披露制度缘起 | 第17-19页 |
三、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性 | 第19-20页 |
四、信息披露应当遵循的原则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持续信息披露制度 | 第21-23页 |
一、持续信息披露的含义 | 第21页 |
二、持续信息披露的种类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主要国家(地区)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及比较 | 第23-35页 |
第一节 美国证券市场的持续信息披露制度 | 第23-30页 |
一、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 | 第23-24页 |
二、萨班斯法案 | 第24-30页 |
第二节 香港证券市场的持续信息披露制度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相关制度之比较 | 第32-35页 |
一、披露内容的比较 | 第32-34页 |
二、披露时间的比较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境内企业海外上市后持续信息披露中出现的问题 | 第35-43页 |
第一节 境内企业在持续信息披露中出现的违规案例 | 第35-39页 |
一、网易案(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实 | 第35-36页 |
二、亚洲互动传媒案(东交所上市公司)——管理层挪用公司资金 | 第36-37页 |
三、欧亚农业案(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对重大信息披露的认定错误和信息披露不实 | 第37-38页 |
四、中国人寿案(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关系不明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出现上述法律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一、国有企业特有的原因 | 第39-40页 |
二、民营企业特有的原因 | 第40-41页 |
三、上市的目的性原因 | 第41页 |
四、欠缺规范操作的理念 | 第41-42页 |
五、国内国外的制度差异 | 第42-43页 |
六、监管处于真空地带 | 第43页 |
第五章 境内企业持续信息披露问题的应对之道 | 第43-57页 |
第一节 企业自律——境内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 第43-46页 |
一、境内企业应当谨慎对待自身的上市需求 | 第43-44页 |
二、境内企业应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4-45页 |
三、更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的内部责任制度 | 第45页 |
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第45-46页 |
五、出现问题应当积极应对,寻找解决方案 | 第46页 |
第二节 国家他律——建立国内的监管制度 | 第46-52页 |
一、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境外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必要性 | 第47页 |
二、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境外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可能性——管辖权问题 | 第47-50页 |
三、中国目前的监管状况 | 第50页 |
四、相关机构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法规 | 第50-51页 |
五、监管机构可以尝试探索监管与指导相结合的道路 | 第51页 |
六、监管的模式的选择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国际合作——国际组织与国家间对于跨境证券发行监管的合作 | 第52-57页 |
一、行业他律——发挥国际性组织在监管方面的作用 | 第52-53页 |
二、加强国家间对于跨境证券发行监管的合作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