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范围及创新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股东权利的行使困境 | 第14-26页 |
一、知情权 | 第14-18页 |
(一) 查阅权的不完善 | 第15-16页 |
(二) 质询权的不足 | 第16-17页 |
(三) 国家股东知情权定位的缺陷 | 第17页 |
(四) 知情权的竞合与行政化的行使 | 第17-18页 |
二、表决权 | 第18-21页 |
(一) 表决权还是任命权:重大人事任免的选择 | 第19页 |
(二) 重大事项审查中选择的理性与成本的不经济 | 第19-20页 |
(三) 表决权控制的边界 | 第20-21页 |
三、诉讼权 | 第21-26页 |
(一) 诉讼主体的冲突 | 第22页 |
(二) 诉讼管辖的冲突 | 第22-23页 |
(三) 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23-24页 |
(四) 诉讼的效益问题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国有股权与公司制度不兼容的分析 | 第26-39页 |
一、国有股权行使方式的错误 | 第26-30页 |
(一) 国家股东目的追求的错位 | 第26-28页 |
(二) 国有股权行使目的及方式的不当 | 第28-29页 |
(三) 财产化的股权观念与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对股权行使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对政府定位的分析 | 第30-34页 |
(一) 公司控制方式的两难选择 | 第30-31页 |
(二) 政府定位选择的偏离 | 第31-33页 |
(三) 政府利益的导向作用——以公司合并为例 | 第33-34页 |
三、对公司收益获取的偏好导致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忽视 | 第34-37页 |
四、规范的缺失和公司法定位的尴尬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变革我国国有股权行使理念与完善相关制度的设想 | 第39-47页 |
一、理念的变革:对国有股权性质的新认识 | 第39-40页 |
二、实践的变革:一种新型的股权行使思路 | 第40-47页 |
(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行为应当与法律体系形成互动 | 第40-43页 |
(二) 股权投资过程中对多种价值予以考量 | 第43-45页 |
(三) 完善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