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表目录 | 第14-16页 |
图目录 | 第16-18页 |
1 绪论 | 第18-36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6页 |
·现实背景 | 第18-23页 |
·理论背景 | 第23-26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6-2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30页 |
·研究的逻辑框架、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 第30-34页 |
·研究的逻辑框架 | 第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6-92页 |
·设计驱动式创新研究综述 | 第36-76页 |
·设计驱动式创新的研究背景、趋势及现状 | 第36-62页 |
·设计驱动式创新的内涵、动机与管理挑战 | 第62-72页 |
·设计驱动式创新研究评述 | 第72-76页 |
·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及其嵌入性 | 第76-86页 |
·复杂网络和社会网络 | 第76-81页 |
·知识网络研究概述 | 第81-84页 |
·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嵌入性 | 第84-86页 |
·与本研究相关的其它理论综述 | 第86-90页 |
·企业资源观 | 第86-88页 |
·组织学习理论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3 设计驱动式创新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 第92-132页 |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第92-93页 |
·研究设计 | 第93-97页 |
·研究问题和理论预设 | 第93-95页 |
·案例选择 | 第95-96页 |
·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方法 | 第96-97页 |
·案例简介 | 第97-100页 |
·吉利汽车简介 | 第98页 |
·美的集团冰箱事业部简介 | 第98-99页 |
·阿里巴巴 | 第99页 |
·东方国设计馆 | 第99-100页 |
·杭州博采广告有限公司 | 第100页 |
·数据分析 | 第100-122页 |
·吉利汽车 | 第100-107页 |
·美的集团冰箱事业部 | 第107-113页 |
·阿里巴巴 | 第113-116页 |
·东方国设计馆 | 第116-118页 |
·杭州博采广告公司 | 第118-122页 |
·跨案例对比研究 | 第122-127页 |
·跨案例比较 | 第122-127页 |
·案例数据信息编码 | 第127页 |
·讨论的命题提出 | 第127-129页 |
·设计资源与创新绩效 | 第127-128页 |
·设计资源与设计能力 | 第128-129页 |
·设计能力与创新绩效 | 第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2页 |
4 设计驱动式创新机制模型的构建 | 第132-140页 |
·设计资源与创新绩效 | 第132-134页 |
·设计能力与创新绩效 | 第134-136页 |
·设计资源与设计创新能力 | 第136-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5 研究设计与方法论 | 第140-150页 |
·问卷设计 | 第140-141页 |
·问卷设计内容及过程 | 第140-141页 |
·问卷设计的可靠性 | 第141页 |
·数据收集程序 | 第141-143页 |
·样本及被调查对象选择 | 第141-142页 |
·问卷发放及收集 | 第142-143页 |
·变量度量与指标选择 | 第143-147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143-144页 |
·解释变量 | 第144-146页 |
·中间变量 | 第146-147页 |
·主要分析方法与程序 | 第147-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6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设计驱动式创新的机理实证研究 | 第150-170页 |
·变量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50-157页 |
·变量分类 | 第150-151页 |
·信度检验 | 第151-152页 |
·效度检验 | 第152-157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57-161页 |
·企业设计资源构面 | 第158-159页 |
·企业设计创新能力构面 | 第159-160页 |
·创新绩效构面 | 第160-161页 |
·SEM模型分析与结果 | 第161-169页 |
·企业设计资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 | 第161-163页 |
·企业设计资源对企业设计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模型 | 第163-164页 |
·企业设计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 | 第164-165页 |
·整体SEM模型 | 第165-167页 |
·假设检验结果讨论 | 第167-168页 |
·SEM模型分析小结 | 第168-169页 |
·本章小结 | 第169-170页 |
7 设计模式演化与设计能力升级研究:以纺织服装企业为例 | 第170-182页 |
·研究背景 | 第170-172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70-171页 |
·设计、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 | 第171-172页 |
·模型和假设 | 第172-176页 |
·衡量企业设计能力的量表 | 第172-173页 |
·企业的设计模式 | 第173-175页 |
·假设 | 第175-176页 |
·定量研究 | 第176-178页 |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176-177页 |
·数据分析 | 第177-178页 |
·案例研究 | 第178-179页 |
·本章小结 | 第179-182页 |
8 面向设计的开放式资源整合 | 第182-200页 |
·设计驱动式创新对我国企业的作用 | 第182-188页 |
·设计、创新和创造力 | 第182-183页 |
·从市场试错到市场引导:打破创新者的窘境 | 第183-185页 |
·软创新的强作用 | 第185-188页 |
·中国企业设计创新能力的结构失衡 | 第188-192页 |
·产品功能主导型企业和产品意义主导型企业 | 第188-190页 |
·"语义设计能力和功能设计能力"的失衡 | 第190页 |
·设计创新能力失衡的根源 | 第190-192页 |
·面向设计的开放式资源整合 | 第192-197页 |
·面向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双重开放 | 第193-194页 |
·创造开放性的设计环境 | 第194-196页 |
·组织与流程的革新 | 第196-197页 |
·政策建议 | 第197-198页 |
·本章小结 | 第198-200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200-20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200-202页 |
·研究创新与实践启示 | 第202-205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02-203页 |
·实践启示 | 第203-205页 |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205-208页 |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05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205-208页 |
参考文献 | 第208-228页 |
附录1: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调查问卷 | 第228-231页 |
附录2:设计模式演化与设计能力升级调查问卷 | 第231-233页 |
附录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33-234页 |
致谢 | 第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