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初级阶段的界定 | 第9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第四节 研究范围及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2-28页 |
第一节 关于听力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一、国外对听力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国内对听力的研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英语听力及听力教材的研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对外汉语听力及听力教材的研究 | 第16-25页 |
一、学生听力难点研究 | 第17-19页 |
二、听力微技能研究 | 第19-20页 |
三、听力训练方法研究 | 第20页 |
四、对听力课性质及听力教学的研究 | 第20-21页 |
五、课堂教学研究 | 第21-22页 |
六、听力与其他语言技能关系的研究 | 第22-23页 |
七、关于语速问题的研究 | 第23页 |
八、听力教材的研究 | 第23-25页 |
第四节 对两套教材的评价 | 第25-28页 |
一、对《新概念英语》、《新概念英语同步听力训练》的评价 | 第25页 |
二、对《汉语教程》、《汉语听力教程》的评价 | 第25-28页 |
第三章 课文内容重现比较分析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汉语听力教程》重现《汉语教程》课文的情况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新概念英语同步听力训练》重现《新概念英语》课文的情况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对《同步听力训练》和《汉语听力教程》重现主教材课文语句方面的评析 | 第31-3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生词比较 | 第36-46页 |
第一节 关于第二语言词汇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汉语听力教程》和《汉语教程》的生词比对 | 第37-40页 |
第三节 《同步听力训练》和《新概念英语》的生词和短语比对 | 第40-43页 |
第四节 对《汉语听力教程》和《同步听力训练》生词(和短语)方面的评析 | 第43-45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语法点比较 | 第46-53页 |
第一节 关于第二语言语法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汉语听力教程》重现《汉语教程》语法点的统计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同步听力训练》重现《新概念英语》语法点的统计 | 第49-51页 |
第四节 对《汉语听力教程》和《同步听力训练》再现主教材语法点(或句型)方面的评析 | 第51-52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语速比较 | 第53-63页 |
第一节 关于第二语言语速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汉语听力教程》和《新概念英语同步听力训练》的语速比对 | 第54-58页 |
第三节 对《汉语听力教程》和《同步听力训练》语速问题的评析 | 第58-6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练习比较 | 第63-72页 |
第一节 《汉语听力教程》练习设置考察 | 第63-67页 |
第二节 《同步听力训练》练习设置考察 | 第67-69页 |
第三节 对《汉语听力教程》和《同步听力训练》练习设置的评析 | 第69-7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