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二倍体杂交物种与亲本种的生理生态适应差异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缩写词第13-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19页
   ·杂交物种概念第14页
   ·杂交物种形成方式第14-16页
   ·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理论第16-17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二倍体杂交物种与亲本生理生态适应差异研究——以高山松为例第19-47页
   ·高山松杂交起源的研究背景第19-21页
   ·目的和意义第21页
   ·高山松与亲本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第21-30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植物材料和实验设计第21-22页
       ·生长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测定第22-23页
       ·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23页
       ·叶片碳同位素组成和元素含量测定第23-24页
       ·数据分析第24页
     ·结果第24-30页
       ·植物的生长和水分利用特征第24-27页
       ·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第27-28页
       ·叶片氮利用效率和碳元素含量第28-30页
   ·高山松与亲本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差异第30-37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实验设计第30-31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31页
       ·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第31页
       ·色素测定第31页
       ·数据分析第31-32页
     ·结果第32-37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32-34页
       ·气体交换参数第34页
       ·叶片色素含量第34-37页
   ·讨论第37-47页
     ·高山松与亲本对干旱和低温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差异第37-42页
       ·高山松与亲本对干旱的生理生态响应差异第37-40页
       ·高山松与亲本对干旱的生理生态响应差异第40-42页
     ·高山松对干旱和低温的抗性研究第42-45页
     ·高山松超亲性状起源研究第45-47页
第三章 二倍体杂交物种与亲本生理生态适应差异研究——以棱果沙棘为例第47-60页
   ·棱果沙棘的杂交起源研究第47-49页
     ·棱果沙棘的系统位置第47页
     ·棱果沙棘的分类学和地理分布特征第47-48页
     ·棱果沙棘杂交起源证据第48-4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49-50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试验地和实验材料第50-51页
     ·气体交换参数第51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51-52页
     ·叶片碳同位素组成和元素含量第52页
     ·数据分析第52-53页
   ·结果第53-55页
     ·光合特征第53-54页
     ·叶绿素荧光第54页
     ·碳同位素组成和元素分析第54-55页
   ·讨论第55-58页
     ·棱果沙棘的生理生态学特征第56-57页
     ·不同母系起源基因型的生理差异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第四章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8页
在读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81页
附录(发表论文封面)第81-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路和城市化对中国景观破碎效应初步研究
下一篇:病毒和DNA多面体的几何学和拓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