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社会教育论文

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0-14页
   ·研究的缘起第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3页
     ·提高新市民素质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第10-11页
     ·社区教育是提升新市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第11-12页
     ·社区教育是促进城镇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第12页
     ·新市民社区教育是推动落实“两个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保证第12-13页
   ·研究思路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文献研究第14页
     ·实证研究第14页
     ·对策研究第14页
2. 本研究相关文献综述第14-17页
   ·关于新市民社区教育问题的研究第14-15页
   ·关于失地农民教育问题的研究第15页
   ·关于农民工教育问题的研究第15-16页
   ·关于社区教育模式的研究第16-17页
3. 本研究的相关概念及主要理论第17-24页
   ·相关概念第17-20页
     ·城镇化与城市化第17-18页
     ·新市民与新市民社区第18-19页
     ·社区教育与社区教育模式第19-20页
   ·主要理论第20-24页
     ·人口流动理论第20-22页
     ·人力资本理论第22-23页
     ·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第23-24页
4. 主要发达国家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对本研究的启示第24-29页
   ·主要发达国家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第24-26页
     ·以社区学院为主导的美国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第24-25页
     ·以民众教育为特点的北欧社区成人教育第25-26页
     ·以公民馆为主要实现形式的日本社会教育第26页
   ·主要发达国家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对本研究的启示第26-29页
     ·强化社区教育理念,发挥社区居民主人翁的作用第26-27页
     ·突出以人为本,明确服务职能第27-28页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新市民社区教育供给机制第28页
     ·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适应新市民不同群体发展需求第28-29页
5. 福州市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调查及结果分析第29-36页
   ·调查设计及准备第29-30页
     ·调查对象的选择第29页
     ·福州新市民社区的选择第29-30页
     ·问卷设计第30页
   ·调查结果第30-35页
     ·社区人口成分复杂,文化程度偏低第31页
     ·新市民就业情况堪忧,收入偏低第31-33页
     ·参与社区教育的意愿强,并乐意提供相关服务第33页
     ·接受社区教育的动机具有明显的倾向性第33页
     ·社区教育内容、形式要求更具多样性第33-34页
     ·对建立和谐互助友爱的社区氛围充满期待第34-35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35-36页
     ·福州市高消费水平导致新市民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收入第35页
     ·普遍缺乏技术专长是新市民渴求技能培训的重要原因第35页
     ·城乡文化冲突直接影响新市民社区教育的内容第35-36页
     ·社区教育发展滞后使新市民的社区教育需求愈发强烈第36页
6. 新市民社区教育模式的探索第36-40页
   ·新市民社区教育模式的构建第36-39页
     ·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服务型社区教育组织机构第36-37页
     ·构建以社区学校为中心的区校合作的发展模式第37页
     ·形成有限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共享的运行机制第37-38页
     ·构建以职业技能和异质文化融合为主,以休闲教育为辅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第38页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区企业与居民积极参与的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第38-39页
   ·对本研究的简要评价第39-40页
     ·主要创新点第39-40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附录1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韩终身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路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