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企业核心能力与隐性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 | 第24-48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和结构 | 第24-29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 第24-28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结构和功能 | 第28-29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动态管理 | 第29-35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机理 | 第29-31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获取途径 | 第31-32页 |
·核心能力的动态管理 | 第32-35页 |
·企业隐性知识及其管理 | 第35-43页 |
·企业隐性知识的含义与特征 | 第35-39页 |
·企业隐性知识的层次与结构 | 第39-41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含义与意义 | 第41-43页 |
·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互动关系 | 第43-47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 第43-45页 |
·企业核心能力对企业隐性知识的创造与共享的作用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企业隐性知识的创造与获取 | 第48-86页 |
·企业隐性知识创造的理论基础 | 第48-52页 |
·隐性知识创造的哲学基础 | 第49-50页 |
·隐性知识创造的社会心理基础 | 第50-52页 |
·企业隐性知识的创造 | 第52-64页 |
·个体知识创造模式 | 第52-56页 |
·知识场与组织隐性知识创造 | 第56-59页 |
·企业隐性知识创造方法 | 第59-64页 |
·企业隐性知识的储存与整合 | 第64-76页 |
·隐性知识储存的可行性分析 | 第64-67页 |
·组织隐性知识储存的主要方法 | 第67-69页 |
·隐性知识储存的主要技术工具 | 第69-76页 |
·隐性知识的整合 | 第76-83页 |
·组织隐性知识整合的类型和模式 | 第76-78页 |
·隐性知识的自组织整合 | 第78-79页 |
·隐性知识的组织整合 | 第79-83页 |
·案例分析:HOECHST-CELANESE公司通过外部隐性知识的获取,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4章 企业隐性知识的转化 | 第86-112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86-91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障碍分析 | 第86-88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88-91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 | 第91-102页 |
·人类知识的层次结构与诠释模型 | 第91-94页 |
·企业隐性知识的梯级转化 | 第94-98页 |
·知识转化过程与知识转化螺旋 | 第98-102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技术 | 第102-109页 |
·概念分析法 | 第102-104页 |
·程序分析法 | 第104-105页 |
·情景模拟法 | 第105-109页 |
·案例分析:企业内部核心员工隐性知识的转化:“戴绝活”的归隐与出山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5章 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 第112-127页 |
·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播要素分析 | 第112-115页 |
·隐性知识的传播要素 | 第112-113页 |
·隐性知识的传播要素的行为特征 | 第113-114页 |
·隐性知识的传播要素的作用机理 | 第114-115页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 | 第115-118页 |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115-116页 |
·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的建立 | 第116-118页 |
·企业隐性知识传播的路径选择 | 第118-123页 |
·隐性知识传播的障碍 | 第118-121页 |
·隐性知识的传播措施 | 第121-123页 |
·案例分析:北京未来广告公司基于项目团队的隐性知识共享管理 | 第123-126页 |
·案例概况 | 第123-124页 |
·对项目团队的隐性知识管理 | 第124-125页 |
·分析与启示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6章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建构与运行机制 | 第127-154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概述 | 第127-132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含义 | 第127-130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特征 | 第130-131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 第131-132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 | 第132-139页 |
·隐性知识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132-134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型 | 第134-138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再设计 | 第138-139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 | 第139-145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 | 第139-142页 |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142-145页 |
·企业隐性知识的动态管理——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 第145-153页 |
·价值链理论与竞争优势 | 第146-149页 |
·隐性知识价值网与企业核心能力 | 第149-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第7章 加强隐性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 第154-176页 |
·加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制度安排 | 第154-160页 |
·加快内部知识市场建设 | 第154-157页 |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 第157-159页 |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知识共享过程 | 第159-160页 |
·加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 | 第160-165页 |
·通过企业知识仓库建设,加快企业知识积累 | 第160-163页 |
·建立企业技术专家网络,促进个体知识交流 | 第163-164页 |
·建立企业知识交流系统,搭建知识交流平台 | 第164-165页 |
·加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环境建设 | 第165-175页 |
·建立适应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 第165-168页 |
·倡导诚信互惠的企业精神 | 第168-171页 |
·建立以人为本的柔性企业文化 | 第171-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175-176页 |
第8章 结语 | 第176-182页 |
·企业隐性知识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 | 第176页 |
·隐性知识的创造研究 | 第176-177页 |
·隐性知识的转化的定性研究 | 第177-178页 |
·隐性知识转化的定量研究 | 第178-179页 |
·隐性知识管理的运行机制 | 第179页 |
·隐性知识管理的宏观路径 | 第179-180页 |
·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0页 |
·隐性知识管理研究不足之处 | 第180-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5页 |
致谢 | 第195-1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