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选题动机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5页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37页
   ·产业发展理论综述第15-19页
     ·产业发展起源第15-19页
     ·产业发展的层次第19页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因的影响因素第19-25页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因是技术进步第20-22页
     ·电动汽车产业供给因素发展动因第22-23页
     ·电动汽车产业需求因素发展动因第23-25页
   ·系统动力学及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第25-37页
     ·系统动力学发展史第25-28页
     ·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第28-29页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方法第29-30页
     ·系统动力学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文献综述第30-37页
第3章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型第37-58页
   ·电动汽车产业系统发展模型框架第37-42页
     ·系统动力学建模过程第37-39页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型的边界和变量集第39-40页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型系统关系图第40-42页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系统模型第42-50页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流图第42-44页
     ·主要反馈回路第44-45页
     ·主要变量定义和方程式第45-50页
   ·参数的确定方法第50-56页
     ·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第50-51页
     ·车型比例的计算方法第51-54页
     ·碳元素守恒的能源计算方法第54页
     ·电动汽车TRL理论评价方法第54-55页
     ·电动汽车发展水平参数第55-56页
     ·其他参数的估计原则和方法第56页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第56-58页
     ·纲量一致性检验第56-57页
     ·参数验证检验第57页
     ·极端情况检验第57-58页
第4章 模型的实例应用和政策模拟第58-86页
   ·模型的参数第58-69页
     ·中国汽车市场数据第58-60页
     ·车型比例灰理论数列预测第60-62页
     ·汽车工业产值灰理论数列带预测第62-64页
     ·电动汽车技术成熟度逻辑曲线预测第64-65页
     ·排放因子第65-67页
     ·其他参数的确定第67-69页
   ·模型的检验第69-71页
     ·纲量一致性检验第69页
     ·参数检验第69-70页
     ·极端情况检验第70-71页
   ·模型的模拟与分析第71-86页
     ·2002~2030年汽车产业无政策模拟第71-78页
     ·2010~2030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模拟第78-86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86-97页
   ·研究结论第86-95页
     ·2010~2015年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第86-87页
     ·2015~2020年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第87-89页
     ·2020~2030年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第89-91页
     ·2010~2030年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最佳路径第91-95页
   ·创新点第95-96页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第96-97页
     ·研究局限第96页
     ·未来研究方向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附录-A第101-117页
附录-B: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水壶设计识别研究--以莫菲和飞利浦为例
下一篇:汽车经销商分析型CRM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