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8-19页 |
·多杀菌素的研究历史 | 第8页 |
·多杀菌素的理化性质 | 第8-11页 |
·多杀菌素的作用机理 | 第11-12页 |
·多杀菌素的活性谱 | 第12-15页 |
·多杀菌素的生物毒性 | 第15-17页 |
·多杀菌素的发酵生产 | 第17-18页 |
·多杀菌素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 | 第18页 |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供试菌株 | 第19页 |
·培养基 | 第19-20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7页 |
·菌种发酵培养条件 | 第21页 |
·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诱变处理方法 | 第22-23页 |
·高产菌株的选育 | 第23-24页 |
·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 第24-25页 |
·种子液对产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6页 |
·固体发酵料中多杀菌素的提取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52页 |
·出发菌株的选择结果 | 第27页 |
·菌株G9-34的紫外诱变结果 | 第27-30页 |
·不同UV辐照时间的诱变效果比较 | 第27-28页 |
·菌株G9-34抗PG的抗性育种 | 第28-29页 |
·菌株G9-34的抗纳他霉素的诱变 | 第29-30页 |
·菌株A-Uv189和N-Uv115的NTG诱变 | 第30-33页 |
·菌株A-Uv189在不同NTG浓度下诱变效果比较 | 第30-31页 |
·NTG诱变菌株A-Uv189的复筛 | 第31页 |
·菌株N-Uv115在不同NTG浓度下诱变效果比较 | 第31-32页 |
·NTG诱变N-Uv115菌株的复筛 | 第32-33页 |
·基因组重排 | 第33页 |
·传代稳定性试验 | 第33页 |
·培养基筛选结果 | 第33-43页 |
·碳源筛选 | 第33-35页 |
·氮源筛选结果 | 第35页 |
·六因子十水平均匀设计试验 | 第35-36页 |
·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 | 第36-38页 |
·最陡爬坡试验 | 第38-39页 |
·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 | 第39-42页 |
·验证优化培养基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多杀菌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 第43-44页 |
·接种量对产素的影响 | 第43页 |
·种龄对产素的影响 | 第43-44页 |
·发酵条件的优选 | 第44-46页 |
·固体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44页 |
·温度对多杀菌素发酵的影响 | 第44-45页 |
·初始pH值对多杀菌素发酵的影响 | 第45-46页 |
·装载量对多杀菌素的影响 | 第46页 |
·发酵工艺总结 | 第46页 |
·多杀菌素的精制和结构鉴定 | 第46-52页 |
·多杀菌素的HPLC分析鉴定 | 第46-49页 |
·液相色谱图谱鉴定 | 第49页 |
·柱层析色谱 | 第49页 |
·多杀菌素精制品的质谱鉴定 | 第49-52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