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缩略语表 | 第15-18页 |
1 前言 | 第18-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喹噁啉类还原代谢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N-N-二氧化合物自由基毒性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2-23页 |
2 材料方法 | 第23-36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23-24页 |
·溶液配制 | 第24-25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5-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肝微粒体孵育体系的建立 | 第26-29页 |
·肝微粒体的制备 | 第26-28页 |
·肝微粒体CO差示光谱测定 | 第28页 |
·终止试剂的选择 | 第28页 |
·辅酶浓度的选择 | 第28页 |
·微粒体蛋白浓度优化 | 第28-29页 |
·底物浓度的筛选 | 第29页 |
·喹噁啉类与肝微粒体孵育 | 第29页 |
·相对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9-31页 |
·五种药物色谱条件 | 第29-30页 |
·最低检测限与定量限 | 第30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30页 |
·准确度与精密度测定 | 第30-31页 |
·脱氧产物的鉴定 | 第31页 |
·定量方法 | 第31页 |
·原代肝细胞制备及培养 | 第31-33页 |
·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31-32页 |
·肝细胞产率和活率测定 | 第32页 |
·细胞活力测定 | 第32-33页 |
·原代肝细胞氧化应激毒性测定 | 第33-35页 |
·染毒剂量确定 | 第33页 |
·染毒时间确定 | 第33页 |
·细胞孵育后的处理 | 第33页 |
·谷胱甘肽测定 | 第33-34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 | 第34-35页 |
·乳酸脱氢酶测定 | 第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3 结果 | 第36-64页 |
·相对定量分析方法 | 第36-43页 |
·最低检测限与定量限 | 第36页 |
·喹噁啉类五种药物HPLC的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准确度与精密度 | 第37页 |
·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 第37-43页 |
·肝微粒体孵育体系 | 第43-46页 |
·喹噁啉类脱氧特征 | 第46-53页 |
·低氧条件下喹噁啉类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脱氧特性 | 第46-48页 |
·低氧条件下喹噁啉类在猪肝微粒体中的脱氧特性 | 第48-50页 |
·有氧条件下喹噁啉类在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脱氧特性 | 第50-53页 |
·喹噁啉类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 第53-59页 |
·细胞产率和细胞存活率 | 第53-54页 |
·细胞活力 | 第54-55页 |
·喹噁啉类对SOD的影响 | 第55-56页 |
·喹噁啉类对GSH的影响 | 第56-57页 |
·喹噁啉类对LDH的影响 | 第57-59页 |
·喹噁啉类药物脱氧速率与毒性的相关性 | 第59-64页 |
·脱氧速率与体内毒性之间相关性 | 第59-60页 |
·脱氧速率与体外毒性之间相关性 | 第60-64页 |
4 讨论 | 第64-69页 |
·培养体系选择的依据 | 第64-65页 |
·脱氧速率与毒性的相关性 | 第65-69页 |
5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6 文献综述:国内外药物还原代谢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70-84页 |
·药物还原代谢酶 | 第70-72页 |
·还原代谢的研究方法 | 第72-76页 |
·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 | 第72-73页 |
·基因重组CYP450酶系 | 第73-74页 |
·肝细胞培养 | 第74页 |
·肝组织切片 | 第74-75页 |
·离体肝灌流系统 | 第75-76页 |
·还原代谢物的主要检测技术 | 第76-79页 |
·光谱电化学技术 | 第76-77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77页 |
·核磁共振技术 | 第77-78页 |
·高效液相色谱 | 第78页 |
·液相质谱联用法 | 第78-79页 |
·药物还原代谢的毒理学机制研究 | 第79-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作者简介 | 第94-95页 |
有关图表数据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