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一、导论 | 第12-18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二、广东省人才基本情况及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 第18-22页 |
(一) 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二) 人才储备短缺呼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 第19-22页 |
1、人才结构性短缺较为突出 | 第19-20页 |
2、对技能人员重视与储备不足 | 第20页 |
3、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尤其短缺 | 第20-22页 |
三、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 第22-30页 |
(一)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结构 | 第22-25页 |
1、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 | 第22-23页 |
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 | 第23-25页 |
(二)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 第25-26页 |
(三)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资源与条件 | 第26-28页 |
1、师资队伍建设 | 第26-27页 |
2、学校基础设施 | 第27页 |
3、学校经费 | 第27-28页 |
(四) 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 第28-30页 |
1、专业教师“双证书”制度 | 第28页 |
2、并行“双证书”和“多证书”制度 | 第28页 |
3、科学整合职教资源 | 第28-29页 |
4、强化职教的特色品牌建设 | 第29-30页 |
四、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0-36页 |
(一)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观念亟待更新 | 第30页 |
(二)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 第30-32页 |
1、师资年龄结构不合理 | 第30-31页 |
2、专业课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缺乏 | 第31页 |
3、教师队伍总体学历、职称偏低 | 第31-32页 |
(三)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市场结合度有待加强 | 第32-33页 |
1、专业调整赶不上市场实际变化 | 第32页 |
2、企业、行业参与度不高 | 第32-33页 |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 第33页 |
4、办学体制比较单一 | 第33页 |
(四)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整合步伐缓慢 | 第33-34页 |
1、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 第33-34页 |
2、资源优化整合仍未到位 | 第34页 |
3、区域发展不平衡 | 第34页 |
(五)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关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 第34-36页 |
1、新劳动合同法和职业资格制度执行不力 | 第34页 |
2、学生救助制度未完善 | 第34-35页 |
3、校企合作的报酬补贴未落到实处 | 第35-36页 |
五、加快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 第36-45页 |
(一) 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观念引领机制 | 第36-37页 |
1、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36-37页 |
2、加大宣传和观念引导力度 | 第37页 |
(二) 建设适应时代需求的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 第37-39页 |
1、强化教师队伍的“双师”化建设 | 第37-38页 |
2、建设优秀教师储备资源系统 | 第38页 |
3、完善专业教师培养机制 | 第38-39页 |
4、拓展合作企业优秀管理者进校授课的空间 | 第39页 |
(三) 紧跟产业发展调整中职专业设置 | 第39-40页 |
1、深化校企合作关系 | 第39页 |
2、建立教育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 第39-40页 |
(四) 着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 | 第40-42页 |
1、强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识 | 第40页 |
2、合理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 | 第40-41页 |
3、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 | 第41页 |
4、建设好校企培训基地 | 第41页 |
5、适当调整教学与课程体系 | 第41-42页 |
(五) 建立多渠道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 | 第42-45页 |
1、构建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 第42-43页 |
2、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 第43页 |
3、建立和完善广东省职业技术型人才信息系统 | 第43-44页 |
4、以工助学,完善职业教育助学工作 | 第44页 |
5、合理整合资源,提高学校综合实力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