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页 |
1.1.1 选题来源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霍布斯自然法思想的产生 | 第14-19页 |
2.1 霍布斯自然法思想的社会渊源 | 第14-15页 |
2.2 霍布斯自然法思想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15-19页 |
2.2.1 必要性 | 第15-16页 |
2.2.2 可能性 | 第16-19页 |
3 霍布斯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前提 | 第19-28页 |
3.1 霍布斯的人性假说 | 第19-24页 |
3.1.1 霍布斯对人类激情的解析 | 第20-21页 |
3.1.2 权力与人性的关系 | 第21-22页 |
3.1.3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 第22-23页 |
3.1.4 霍布斯的善恶定义基础 | 第23-24页 |
3.2 原初状态的演进 | 第24-28页 |
3.2.1 自然状态的形成 | 第24-25页 |
3.2.2 霍布斯对社会原初状态的假设 | 第25页 |
3.2.3 从原初状态到政治社会 | 第25-26页 |
3.2.4 由自然法建立的政治共同体 | 第26-28页 |
4 霍布斯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展开 | 第28-37页 |
4.1 自然法中的契约理论 | 第28-32页 |
4.1.1 契约的产生 | 第28-29页 |
4.1.2 自然法与契约 | 第29-30页 |
4.1.3 契约思想与道德基础 | 第30-31页 |
4.1.4 社会性的自然法 | 第31-32页 |
4.2 自然法中的平等理论 | 第32-34页 |
4.2.1 人类的天赋平等 | 第32-33页 |
4.2.2 权利平等的实现 | 第33-34页 |
4.3 自然法中“公断人”的含义 | 第34-37页 |
4.3.1 “公断人”的地位 | 第34-35页 |
4.3.2 “公断人”的资格 | 第35-36页 |
4.3.3 最后的自然法 | 第36-37页 |
5 霍布斯自然法理论的影响 | 第37-47页 |
5.1 主权国家的形成及构架 | 第37-40页 |
5.1.1 代表的产生及作用 | 第37-38页 |
5.1.2 主权权利的诞生 | 第38-40页 |
5.2 自然法思想对民约法的影响 | 第40-42页 |
5.2.1 自然法与民约法的分离 | 第40-41页 |
5.2.2 自然法与民约法的并立 | 第41-42页 |
5.3 自然法思想的转折点 | 第42-44页 |
5.3.1 新的自然法理论基础 | 第42-43页 |
5.3.2 创立近代自然法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43-44页 |
5.4 霍布斯自然法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44-47页 |
5.4.1 霍布斯自然法思想对当代法治建设的价值 | 第44-45页 |
5.4.2 霍布斯自然法思想是改造现实社会的思想渊源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