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互联网+的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1-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3 技术路线第12-14页
第2章 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培训相关理论基础第14-21页
    2.1 “互联网+”的内涵第14页
    2.2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第14-15页
    2.3 在线培训的内涵第15-17页
    2.4 在线培训运行模式的内涵第17页
    2.5 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第17-19页
        2.5.1 培训内容视频直播式第18页
        2.5.2 学员自主式学习第18页
        2.5.3 混合式学习方式第18页
        2.5.4 社交协作式学习第18-19页
    2.6 互联网+对高校在线培训的影响第19-21页
        2.6.1 创新在线教育理念第19页
        2.6.2 加深培训资源交互层次第19页
        2.6.3 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第19页
        2.6.4 促进人才成长立交桥建设第19-20页
        2.6.5 助力终身学习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第20-21页
第3章 H高校在线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21-25页
    3.1 H高校简介第21页
    3.2 H高校在线培训现状第21-23页
        3.2.1 软硬件环境概述第21-22页
        3.2.2 在线培训管理人员配置第22页
        3.2.3 在线培训课程资源统计第22页
        3.2.4 已运行在线培训项目概述第22-23页
    3.3 H高校在线培训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3.3.1 现有在线运行模式不够灵活第23页
        3.3.2 缺乏可持续的政策激励机制第23页
        3.3.3 既有在线培训资源良莠不齐第23页
        3.3.4 在线学习平台技术迭代缓慢第23页
        3.3.5 缺少完善的在线教学支持服务第23-24页
        3.3.6 在线培训评估体系亟待完善第24-25页
第4章 国内外高校在线培训经验及启示第25-29页
    4.1 国外高校在线培训经验第25-26页
        4.1.1 美国高校多元化在线学习第25页
        4.1.2 英国高校开放式办学第25页
        4.1.3 日本高校混合式在线学习第25-26页
    4.2 国内高校在线培训经验第26-27页
        4.2.1 清华大学定制式培训第26页
        4.2.2 北京师范大学混合式学习第26-27页
        4.2.3 上海交通大学共享制MOOC学习第27页
    4.3 启示第27-29页
        4.3.1 建立行业性O2O课程资源服务体系第27页
        4.3.2 搭建支持灵活教学设计的教学服务平台第27-28页
        4.3.3 完善自适应个性化教学支撑服务体系第28-29页
第5章 基于互联网+的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构建与实施第29-45页
    5.1 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第29页
        5.1.1 指导思想第29页
        5.1.2 建设原则第29页
    5.2 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构建第29-30页
    5.3 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具体实施第30-45页
        5.3.1 加大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投入第30-31页
        5.3.2 研发全流程在线学习管理平台第31-36页
        5.3.3 开发优质共享在线学习资源体系第36-40页
        5.3.4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第40-42页
        5.3.5 配置多元化学习效果评价反馈体系第42-43页
        5.3.6 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第43-45页
第6章 基于互联网+的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保障措施第45-47页
    6.1 加强团队建设,建立L-F-T组织第45页
    6.2 提高团队绩效,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第45-46页
    6.3 适度增加经费投入,扩展培训系统运维第46页
    6.4 提升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制度体系第46-47页
第7章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帕金森病相关突变VPS35对线粒体功能和组装的作用
下一篇:基于三维影像数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