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生物质的组成及利用现状 | 第8-9页 |
1.2 生物质的利用 | 第9-12页 |
1.2.1 酸水解 | 第10-11页 |
1.2.2 酶水解 | 第11页 |
1.2.3 离子液体 | 第11页 |
1.2.4 超临界处理 | 第11-12页 |
1.3 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 | 第12-16页 |
1.3.1 乙酰丙酸 | 第12-13页 |
1.3.2 γ-戊内酯 | 第13-14页 |
1.3.3 以γ-戊内酯为溶剂的优点 | 第14-15页 |
1.3.4 采用固体酸和有机溶剂作为催化剂体系的优点 | 第15-16页 |
1.4 以木质素为载体制备催化剂现状研究 | 第16-18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1.5.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纤维素水解条件的研究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20-22页 |
2.2.2 产物的检测方法 | 第22-24页 |
2.3 纤维素在γ-戊内酯中溶解度的测定 | 第24-26页 |
2.4 固体酸催化剂的选取 | 第26-27页 |
2.5 纤维素水解条件确定预实验 | 第27-29页 |
2.6 纤维素水解正交实验分析 | 第29-33页 |
2.6.1 正交实验极差分析 | 第29-31页 |
2.6.2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 | 第31-32页 |
2.6.3 催化剂的循环测试 | 第32-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以木质素为载体制备固体酸催化剂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木质素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34-35页 |
3.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39页 |
3.3.1 XRD测试 | 第35-36页 |
3.3.2 扫描电镜和元素分析 | 第36-37页 |
3.3.3 红外光谱测定 | 第37-38页 |
3.3.4 吡啶红外的测定 | 第38-39页 |
3.3.5 BET的测定 | 第39页 |
3.4 木质素基催化剂与CMHT催化剂的对比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以甲酸和乙酰丙酸为原料制备γ-戊内酯的条件优化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3页 |
4.3 钌碳催化剂的表征 | 第43-45页 |
4.3.1 XRD测试 | 第43-44页 |
4.3.2 电镜扫描分析 | 第44-45页 |
4.4 乙酰丙酸制备γ-戊内酯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5-54页 |
4.4.1 反应温度优化 | 第45-48页 |
4.4.2 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48-50页 |
4.4.3 催化剂用量优化 | 第50-51页 |
4.4.4 三乙胺含量优化 | 第51-53页 |
4.4.5 钌碳催化剂的循环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纤维素制备γ-戊内酯的反应路径 | 第56-70页 |
5.1 试剂准备及测试方法 | 第56页 |
5.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6-68页 |
5.2.1 纤维素制备乙酰丙酸研究 | 第56-64页 |
5.2.2 乙酰丙酸和甲酸转化为γ-戊内酯的研究 | 第64-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创新点 | 第71页 |
6.3 建议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的情况说明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