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以中外死刑的历史发展为视角论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路径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方法第11页
    1.3 创新点第11页
    1.4 研究框架第11-13页
第2章 中外死刑制度的基本概况第13-23页
    2.1 我国古代死刑制度第13-18页
        2.1.1 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死刑制度第14-15页
        2.1.2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死刑制度第15-16页
        2.1.3 我国古代死刑制度的特点第16-18页
    2.2 外国奴隶制和中世纪时代的死刑制度第18-19页
    2.3 西方国家近现代死刑制度的变革第19-21页
        2.3.1 限制死刑第19-20页
        2.3.2 对死刑执行方式进行改革第20-21页
    2.4 中外历史上死刑制度的共同点第21-23页
第3章 目前我国死刑制度的近况第23-27页
    3.1 保留死刑第23页
    3.2 限制死刑第23-25页
    3.3 我国对于死刑进行限制的必要性第25-27页
第4章 死刑改革的依据第27-32页
    4.1 死刑改革是对文明国家和法治发达国家的必然要求第27页
    4.2 死刑对犯罪者不足以发生威吓作用第27-28页
    4.3 死刑为极刑,无缓冲第28-30页
    4.4 死刑助长了人性的残忍,违反人道主义第30页
    4.5 死刑成本高昂第30-32页
第5章 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路径第32-41页
    5.1 死刑改革的立法路径第32-36页
        5.1.1 减少死刑的适用罪名第32-33页
        5.1.2 限制死刑的适用对象第33页
        5.1.3 建立死刑的替代措施第33-34页
        5.1.4 增设死刑赦免制度第34-35页
        5.1.5 改进死刑案件中的证据规定第35页
        5.1.6 针对死刑案件和最终核准执行创建听证制度第35-36页
    5.2 死刑改革司法路径第36-38页
        5.2.1 严格把握死刑适用标准第36页
        5.2.2 变革死刑执行方式第36-37页
        5.2.3 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第37-38页
        5.2.4 完善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第38页
    5.3 死刑改革之民意引导第38-41页
        5.3.1 尊重民意第39页
        5.3.2 引导民意第39-41页
第6章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作者简历第44-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纳米管调控营养缺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研究
下一篇:金纳米粒复合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