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 | 第10-11页 |
1.3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电弧放电法 | 第11-12页 |
1.3.2 激光蒸发法 | 第12页 |
1.3.3 催化热解法 | 第12-13页 |
1.4 碳纳米管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13-18页 |
1.4.1 药物及基因递送载体 | 第13-14页 |
1.4.2 生物传感器 | 第14-16页 |
1.4.3 组织工程细胞支架 | 第16-17页 |
1.4.4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第17-18页 |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挑战 | 第18-19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6.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提取和纯化 | 第21-30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3.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分离和培养 | 第23-24页 |
2.3.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化和传代 | 第24页 |
2.3.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检测 | 第24页 |
2.4 结果 | 第24-27页 |
2.4.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观察 | 第24-26页 |
2.4.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 | 第26-27页 |
2.5 讨论 | 第27-29页 |
2.5.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分离和培养 | 第27-28页 |
2.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血清缺乏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0-44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3.1 MTT法检测不同血清浓度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2页 |
3.3.2 Hoechst33342/PI染色观察不同血清浓度培养后细胞凋亡率 | 第32-33页 |
3.3.3 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s中线粒体和内质网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33-3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3.4.1 不同浓度血清对BMSCs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2 Hoechst33342/PI染色结果 | 第35-38页 |
3.4.3 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s中线粒体和内质网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 第38-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单壁碳纳米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4-63页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4.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5-46页 |
4.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45-46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4.3.0 实验分组和材料的配制 | 第46-47页 |
4.3.1 CCK-8法检测单壁碳纳米管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47页 |
4.3.2 Hoechst33342/PI染色观察单壁碳纳米管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3 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s中线粒体和内质网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48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61页 |
4.4.1 单壁碳纳米管对BMSCs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2 Hoechst33342/PI染色结果 | 第50-52页 |
4.4.3 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s中线粒体和内质网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 第52-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硕士研究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