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课题的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立题背景 | 第9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转向架参数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0-13页 |
| ·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 | 第12-13页 |
| ·转向架基本结构及检测特点 | 第13-15页 |
| ·转向架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 ·高速轨道车辆转向架特点 | 第14-15页 |
| ·转向架刚度参数测试台的一般功能 | 第15页 |
| ·转向架悬挂刚度对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15-19页 |
| ·一系悬挂刚度的影响 | 第16-17页 |
| ·二系悬挂刚度的影响 | 第17-19页 |
|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转向架悬挂静态刚度测试方法研究 | 第21-31页 |
| ·车体运动的基本形式 | 第21-23页 |
| ·垂向静态刚度测试模型及方法 | 第23-24页 |
| ·横向静态刚度测试模型及方法 | 第24-26页 |
| ·纵向静态刚度测试模型及方法 | 第26-28页 |
| ·回转刚度测试模型及方法 | 第28-29页 |
| ·径向刚度测试模型及方法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转向架悬挂动态刚度测试方法研究 | 第31-53页 |
| ·动态刚度测试算法 | 第31-33页 |
| ·悬挂激励与动刚度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 ·动刚度计算的基本公式 | 第32-33页 |
| ·转向架耦合运动模型 | 第33-38页 |
| ·整车系统尺寸参数 | 第33-34页 |
| ·转向架弹性支撑的空间运动模型 | 第34-35页 |
| ·转向架悬挂内部作用力的分离模型 | 第35-38页 |
| ·转向架悬挂动态刚度测试的基本模型 | 第38-39页 |
| ·垂向动态刚度测试模型及方法 | 第39-43页 |
| ·横向动态刚度测试模型及方法 | 第43-45页 |
| ·纵向动态刚度测试模型及方法 | 第45-48页 |
| ·空气弹簧特性与动刚度测试方法 | 第48-52页 |
| ·空气弹簧的非线性特征 | 第49-50页 |
| ·空气弹簧落成下的动刚度测试方法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转向架悬挂刚度测试台系统方案研究 | 第53-83页 |
| ·测试台总体结构 | 第53-60页 |
| ·六自由度加载龙门系统结构 | 第54-55页 |
| ·双十字加载滑台系统结构 | 第55-56页 |
| ·三维测力平台系统 | 第56-57页 |
| ·构架及轮对三维固定系统 | 第57-59页 |
| ·三维位移测量系统 | 第59-60页 |
| ·液压系统 | 第60-63页 |
| ·液压系统基本结构 | 第60页 |
|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 第60-62页 |
| ·电液执行机构 | 第62-63页 |
| ·测控系统 | 第63-66页 |
| ·多通道加载的同步控制方案 | 第63-64页 |
|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方案 | 第64-65页 |
| ·测量系统方案 | 第65-66页 |
| ·测试台加载运动分析 | 第66-78页 |
| ·转向架受力分析 | 第66-68页 |
| ·十字加载滑台运动位姿解算 | 第68-72页 |
| ·六自由度加载平台运动位姿解算 | 第72-78页 |
| ·平台运动误差分析及耦合运动补偿 | 第78-82页 |
| ·加载平台误差分析 | 第78-80页 |
| ·加载平台耦合运动补偿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5章 液压系统的动态加载控制策略研究 | 第83-101页 |
| ·基于 RBF 网络的多缸协调加载控制策略 | 第83-90页 |
| ·RBF 网络基本原理 | 第84-85页 |
| ·RBF 网络整定的多缸协调加载控制 | 第85-87页 |
| ·零相差前馈补偿控制算法 | 第87-90页 |
| ·液压系统设计计算 | 第90-94页 |
| ·液压执行机构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90-91页 |
| ·执行系统的闭环 PID 控制传递函数 | 第91-94页 |
| ·单缸负载加载特性分析 | 第94-99页 |
| ·ZPETC 设计分析 | 第94-96页 |
| ·ZPETC 控制效果验证 | 第96-99页 |
| ·多缸协调加载结果分析 | 第99-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6章 基于AMESim-ADAMS 的联合仿真测试 | 第101-117页 |
| ·AMESim 及ADAMS/Rail 的应用领域 | 第101-102页 |
| ·AMESim-ADAMS 联合仿真测试系统 | 第102-107页 |
| ·CRH3 型转向架的结构及悬挂参数 | 第102-103页 |
| ·CRH3 转向架虚拟样机 | 第103-104页 |
| ·测试台负载分类及参数 | 第104-105页 |
| ·联合仿真测试系统 | 第105-107页 |
| ·转向架测试台仿真分析 | 第107-116页 |
| ·仿真步骤 | 第107-108页 |
| ·仿真测试结果分析 | 第108-116页 |
| ·悬挂垂向静态刚度仿真测试结果 | 第108-109页 |
| ·悬挂横向静态刚度仿真测试结果 | 第109-110页 |
| ·悬挂纵向静态刚度仿真测试结果 | 第110-112页 |
| ·回转刚度仿真测试结果 | 第112-113页 |
| ·径向刚度仿真测试结果 | 第113页 |
| ·悬挂垂向动态刚度仿真测试结果 | 第113-114页 |
| ·悬挂横向动态刚度仿真测试结果 | 第114-115页 |
| ·悬挂纵向动态刚度仿真测试结果 | 第115-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 ·全文总结 | 第117-119页 |
| ·工作展望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7-129页 |
| 致谢 | 第129-130页 |
| 摘要 | 第130-132页 |
| ABSTRACT | 第132-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