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银行跨境并购动因研究 | 第11-14页 |
1.2.2 银行跨境并购绩效研究 | 第14-16页 |
1.2.3 银行跨境并购目标选择研究 | 第16-17页 |
1.2.4 总体评价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18页 |
1.3.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5 主要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银行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词源阐释 | 第22-24页 |
2.1.1 银行并购的涵义 | 第22页 |
2.1.2 银行跨境并购的涵义 | 第22-23页 |
2.1.3 银行并购的分类 | 第23-24页 |
2.2 主要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银行跨境并购的动因理论 | 第24-26页 |
2.2.2 银行跨境并购的绩效模型理论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中资银行跨境并购历程、动因与目标选择 | 第29-41页 |
3.1 中资银行跨境并购发展历程与特点 | 第29-32页 |
3.1.1 1993 -2005尝试阶段 | 第29-30页 |
3.1.2 2006 -2007发展阶段 | 第30-31页 |
3.1.3 2008 -至今 | 第31-32页 |
3.2 中资银行跨境并购动因 | 第32-34页 |
3.2.1 宏观层面的并购动因 | 第32-33页 |
3.2.2 微观层面的并购动因 | 第33-34页 |
3.3 基于并购动因的目标选择 | 第34-36页 |
3.3.1 目标区域选择 | 第34-35页 |
3.3.2 目标对象选择 | 第35-36页 |
3.4 并购目标选择角度下的成效和问题 | 第36-40页 |
3.4.1 中资银行跨境并购成效 | 第36-38页 |
3.4.2 并购目标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市场价值角度下中资银行跨境并购绩效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51页 |
4.1 市场价值角度下中资银行跨境并购绩效研究 | 第41-47页 |
4.1.1 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 | 第41页 |
4.1.2 定义事件窗口与估计窗口 | 第41-42页 |
4.1.3 变量选择 | 第42-43页 |
4.1.4 事件研究法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4.2 目标异质性对并购绩效影响分析 | 第47-50页 |
4.2.1 模型及变量选择 | 第47页 |
4.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4.2.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中资银行跨境并购目标选择的主要对策 | 第51-54页 |
5.1 目标地区的选择对策 | 第51-52页 |
5.1.1 政策导向的目标地区选择 | 第51-52页 |
5.1.2 巩固新兴经济体,拓展发达经济体 | 第52页 |
5.2 目标银行的选择对策 | 第52-53页 |
5.2.1 发挥协同作用为目的的目标银行选择 | 第52页 |
5.2.2 提升业务能力为目的的目标银行选择 | 第52-53页 |
5.2.3 快速进入市场为目的的目标银行选择 | 第53页 |
5.2.4 增加利润收入为目的的目标银行选择 | 第53页 |
5.2.5 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目标银行选择 | 第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