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制导数据链认知抗干扰组网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2 协同制导数据链认知抗干扰网络协议模型设计 | 第14-26页 |
2.1 协同制导数据链的设计需求 | 第14-19页 |
2.1.1 典型应用场景 | 第14-15页 |
2.1.2 系统设计需求 | 第15-17页 |
2.1.3 动态组网的需求 | 第17-18页 |
2.1.4 网络级认知抗干扰的需求 | 第18-19页 |
2.2 认知抗干扰网络协议模型设计 | 第19-25页 |
2.2.1 认知抗干扰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19-20页 |
2.2.2 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 第20-25页 |
2.3 仿真工具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协同制导数据链MAC协议的设计 | 第26-47页 |
3.1 典型数据链的MAC协议 | 第26-27页 |
3.1.1 “命令-响应”协议 | 第26页 |
3.1.2 轮询协议 | 第26-27页 |
3.1.3 TDMA协议 | 第27页 |
3.1.4 SPMA协议 | 第27页 |
3.2 协同制导数据链MAC协议DTDMA | 第27-33页 |
3.2.1 网络设置 | 第28页 |
3.2.2 DTDMA时隙分配算法 | 第28-33页 |
3.3 DTDMA协议的实现 | 第33-38页 |
3.3.1 数据处理流程 | 第33-34页 |
3.3.2 协议实现过程 | 第34-38页 |
3.4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3.4.1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 | 第38-39页 |
3.4.2 算法性能评估参数 | 第39-42页 |
3.4.3 仿真运行及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协同制导数据链路由协议的仿真分析及优选 | 第47-56页 |
4.1 移动Adhoc网络路由协议简介 | 第47-50页 |
4.1.1 先验式路由协议 | 第48-49页 |
4.1.2 按需路由协议 | 第49页 |
4.1.3 分簇路由协议 | 第49-50页 |
4.2 协议的适用性分析 | 第50-51页 |
4.2.1 协同制导数据链网络特征 | 第50页 |
4.2.2 协同制导数据链路由协议的选择 | 第50-51页 |
4.3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基于跨层设计的认知抗干扰路由协议C-OLSR | 第56-81页 |
5.1 干扰场景设置 | 第56页 |
5.2 跨层设计方法 | 第56-58页 |
5.3 路由协议设计 | 第58-68页 |
5.3.1 OLSR_ETX路由协议 | 第58-63页 |
5.3.2 C-OLSR协议设计 | 第63-68页 |
5.4 C-OLSR路由协议的实现 | 第68-75页 |
5.4.1 无线信道模型 | 第68页 |
5.4.2 物理层模拟干扰感知 | 第68-69页 |
5.4.3 基于干扰认知的跨层设计 | 第69-71页 |
5.4.4 路由协议实现 | 第71-75页 |
5.5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5-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81-8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1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