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巷道压力论文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评价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问题提出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5页
        1.3.1 复合岩体力学特性研究第14-16页
        1.3.2 巷道稳定性研究第16-20页
        1.3.3 巷道围岩破坏机理研究第20-22页
        1.3.4 接触带巷道相关问题研究第22-23页
        1.3.5 巷道稳定性评价研究第23-25页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25-26页
        1.4.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4.2 研究目标第26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2章 矿岩接触带巷道复合岩体力学特征第28-54页
    2.1 单轴压缩试验第28-37页
    2.2 复合岩体相似材料试件参数分析第37-40页
        2.2.1 强度比值的影响第38-40页
        2.2.2 体积占比的影响第40页
    2.3 不同强度差异的复合岩体试件变形破坏形态第40-47页
        2.3.1 基于断裂力学的变形破坏形态表征第40-43页
        2.3.2 基于声发射的变形破坏形态分析第43-47页
    2.4 不同接触面角度的复合岩体试件应力分布特征第47-53页
        2.4.1 基于圆柱坐标系的应力状态分析第47-51页
        2.4.2 考虑接触面角度的应力分布特征第51-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3章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主控因素分析第54-77页
    3.1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数值模拟试验第54-55页
        3.1.1 模拟试验方案确定第54页
        3.1.2 数值模型建立及计算第54-55页
    3.2 强度差异对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的影响第55-60页
        3.2.1 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第56-57页
        3.2.2 对巷道顶板沉降变化的影响第57-59页
        3.2.3 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影响第59-60页
    3.3 接触面角度对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的影响第60-65页
        3.3.1 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第61-62页
        3.3.2 对巷道顶板沉降变化的影响第62-64页
        3.3.3 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影响第64-65页
    3.4 埋深对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的影响第65-69页
        3.4.1 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第65-67页
        3.4.2 对巷道顶板沉降变化的影响第67-68页
        3.4.3 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影响第68-69页
    3.5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第69-75页
        3.5.1 正交试验第69-73页
        3.5.2 敏感性分析结果第73-75页
    3.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试验研究第77-96页
    4.1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相似模拟试验第77-87页
        4.1.1 试验巷道相似模型构建第77-81页
        4.1.2 试验巷道顶板沉降变形监测第81-82页
        4.1.3 试验巷道沉降变形结果分析第82-87页
    4.2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现场监测试验第87-93页
        4.2.1 监测巷道地质环境第87页
        4.2.2 监测巷道顶板沉降变形监测手段及方法第87-89页
        4.2.3 监测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规律第89-93页
    4.3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93-94页
    4.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5章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力学分析第96-111页
    5.1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类型与特征第96-98页
        5.1.1 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类型第96-97页
        5.1.2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特征第97-98页
    5.2 基于剪应力强度理论的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路径分析第98-101页
    5.3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结构的力学分析第101-109页
        5.3.1 力学模型建立第101-103页
        5.3.2 单一岩体巷道顶板力学分析第103-105页
        5.3.3 复合岩体巷道顶板力学分析第105-109页
    5.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6章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矿岩接触带巷道稳定性评价第111-125页
    6.1 矿岩接触带巷道稳定性评价不确定性分析第111-112页
    6.2 矿岩接触带巷道稳定性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第112-116页
        6.2.1 未确知测度理论第112-114页
        6.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14-115页
        6.2.3 评价指标量化分级第115-116页
    6.3 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应用案例第116-120页
    6.4 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第120-123页
        6.4.1 结果分析第120-122页
        6.4.2 对策建议第122-123页
    6.5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25-129页
    7.1 主要结论第125-126页
    7.2 创新点第126-127页
    7.3 展望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0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0-142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维光弹试验的硐室围岩分区破裂研究
下一篇:超高压磨料射流切割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