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2.1.1 农业科技推广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2 农业科技推广的特点 | 第19-20页 |
2.1.3 农业科技推广的原则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 第21页 |
2.2.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双向沟通理论 | 第22-23页 |
3 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23-39页 |
3.1 河北省自然条件 | 第23-24页 |
3.2 河北省农业经济条件 | 第24-26页 |
3.3 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26-39页 |
3.3.1 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传统模式 | 第26-30页 |
3.3.2 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创新模式 | 第30-36页 |
3.3.3 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传统模式与创新模式的异同 | 第36-39页 |
4 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5页 |
4.1 农业科技推广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4.1.1 “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4.1.2 农科教协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4.1.3 “农业科技示范场”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4.1.4 龙头企业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4.1.5 “农业科技园”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4.2 农业科技推广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5 国内外农业推广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45-50页 |
5.1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经验 | 第45-46页 |
5.1.1 美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运行 | 第45页 |
5.1.2 日本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运行 | 第45-46页 |
5.1.3 澳大利亚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46页 |
5.2 国内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经验 | 第46-48页 |
5.2.1 海南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46-47页 |
5.2.2 福建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47页 |
5.2.3 杨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47-48页 |
5.3 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对河北省的启示 | 第48-50页 |
5.3.1 以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为主体保障 | 第48页 |
5.3.2 以多元的社会参与机制为协作保障 | 第48页 |
5.3.3 以科研创新与实践探索为发展动力 | 第48-50页 |
6 完善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对策措施 | 第50-55页 |
6.1 强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模式改革与建设 | 第50-51页 |
6.2 创新农科教协作模式,建立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 第51-52页 |
6.3 集聚创新合力,创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 第52-53页 |
6.4 倾斜基层一线,启动设立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 第53-54页 |
6.5 健全培训体系,规范认定管理,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