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一)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提出的要求 | 第9页 |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提出的要求 | 第9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9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二)相关文献研究 | 第11-12页 |
(三)文献总体述评 | 第12-13页 |
六、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13-15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13页 |
(二)调查工具的设计 | 第13-14页 |
(三)调查实施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 第15-20页 |
一、课堂教学评价形式方面 | 第15-16页 |
二、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方面 | 第16-17页 |
三、课堂教学评价效果方面 | 第17页 |
四、课堂教学评价语方面 | 第17-18页 |
五、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方面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 第20页 |
二、教师忽视学生的课堂评价地位 | 第20-21页 |
三、课堂教学评价效果不佳 | 第21-22页 |
四、语言评价简单统一,缺乏针对性 | 第22-23页 |
五、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单一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的改进策略 | 第24-33页 |
一、评价形式多样化 | 第24-26页 |
(一)语言评价的特点 | 第24-25页 |
(二)要遵循非语言评价的原则 | 第25-26页 |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26-27页 |
(一)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 | 第26页 |
(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 第26-27页 |
(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 第27页 |
三、评价内容完整化 | 第27-29页 |
(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 第28页 |
(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 第28页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 第28-29页 |
四、评价技巧艺术化 | 第29-30页 |
(一)适合 | 第29-30页 |
(二)幽默 | 第30页 |
(三)动情 | 第30页 |
五、评价效果最优化 | 第30-33页 |
(一)营造氛围 | 第31页 |
(二)耐心倾听 | 第31页 |
(三)正面引导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39页 |
附录一 | 第36-38页 |
附录二 | 第38页 |
附录三 | 第38-39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