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4-15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1 猪胃肠道微生物在猪营养代谢中的作用 | 第16-21页 |
1.1 猪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作用 | 第16页 |
1.2 猪胃肠道微生物组成的肠段及区位差异性 | 第16-17页 |
1.3 影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因素 | 第17-19页 |
1.4 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相互作用 | 第19-21页 |
2 猪肠道微生物对小肽的代谢 | 第21-25页 |
2.1 蛋白质水解形成肽 | 第21页 |
2.2 猪肠道微生物对小肽的降解 | 第21-22页 |
2.3 猪肠道微生物对小肽的吸收 | 第22-25页 |
3 猪肠道微生物对氨基酸的代谢 | 第25-26页 |
3.1 肠道微生物对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 第25-26页 |
3.2 肠道微生物对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 第26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第一章 体外法探究猪小肠微生物对两种酪蛋白水解物分解代谢的影响 | 第28-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1.1 底物、培养基及接种物的制备 | 第29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29页 |
1.3 发酵液样品氨基酸的测定 | 第29-30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2 结果 | 第30-43页 |
2.1 两种不同酪蛋白水解物底物氨基酸的分析 | 第30-32页 |
2.2 猪小肠微生物对两种酪蛋白水解物的利用差异 | 第32-35页 |
2.3 猪小肠微生物利用两种酪蛋白水解物合成菌体氨基酸的特点 | 第35-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3.1 猪小肠微生物对两种酪蛋白水解物的利用差异 | 第43页 |
3.2 猪小肠微生物发酵酪蛋白水解物合成菌体氨基酸的特点 | 第43-44页 |
4 结论 | 第44-46页 |
第二章 体外法探究两种酪蛋白水解物对猪小肠微生物发酵特性和菌群组成的影响 | 第46-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1.1 底物、培养基及接种物的制备 | 第47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47页 |
1.3 体外发酵指标的测定 | 第47页 |
1.4 总菌DNA提取和Real-time PCR | 第47-48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8-59页 |
2.1 小肠微生物发酵不同酪蛋白NH_3-N的变化 | 第48-49页 |
2.2 小肠微生物发酵不同酪蛋白MCP的变化 | 第49-50页 |
2.3 小肠微生物发酵不同酪蛋白SCFAs的变化 | 第50-55页 |
2.4 小肠微生物发酵不同酪蛋白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 第55-59页 |
3 讨论 | 第59-60页 |
3.1 小肠微生物以不同氮底物发酵NH_3-N、MCP和SCFAs的变化规律 | 第59-60页 |
3.2 小肠微生物以不同氮底物发酵细菌数量的变化规律 | 第60页 |
3.3 小肠微生物以不同氮底物发酵的肠段特异性 | 第60页 |
4 结论 | 第60-62页 |
第三章 两种酪蛋白水解物对猪回肠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 | 第62-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3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63页 |
1.3 肠道菌群分析 | 第63-64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64页 |
2 结果 | 第64-75页 |
2.1 回肠肠腔测序结果和菌群多样性 | 第64-66页 |
2.2 回肠肠壁测序结果和菌群多样性 | 第66-67页 |
2.3 体外发酵12小时对回肠肠腔发酵液菌群门、属水平丰度的影响 | 第67-71页 |
2.4 体外发酵12小时对回肠肠壁发酵液菌群门、属水平丰度的影响 | 第71-75页 |
3 讨论 | 第75-76页 |
3.1 以不同酪蛋白水解物为底物发酵下对回肠肠腔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75页 |
3.2 以不同酪蛋白水解物为底物发酵下对回肠肠壁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75-76页 |
4 结论 | 第76-78页 |
第四章 日粮不同氮形式对猪回肠肠腔微生物组成及发酵特性的影响 | 第78-9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1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79页 |
1.2 饲养管理 | 第79页 |
1.3 回肠食糜发酵指标的测定 | 第79页 |
1.4 肠道菌群分析 | 第79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79-81页 |
2 结果 | 第81-88页 |
2.1 不同日粮氮形式对猪回肠食糜NH3-N和MCP浓度的影响 | 第81-82页 |
2.2 不同日粮氮形式对猪回肠食糜SCFAs浓度的影响 | 第82-83页 |
2.3 菌群多样性 | 第83-85页 |
2.4 不同日粮氮形式对猪回肠食糜菌群门、属水平相对丰度的影响 | 第85-88页 |
3 讨论 | 第88-90页 |
3.1 不同日粮氮形式对猪回肠食糜NH3-N和MCP的影响 | 第88-89页 |
3.2 不同日粮氮形式对猪回肠食糜SCFAs浓度的影响 | 第89页 |
3.3 不同日粮氮形式对猪回肠食糜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89-90页 |
4 结论 | 第90-92页 |
全文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