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传染病学论文--细菌病论文

BSR1526和BSR1955在布鲁氏菌毒力中的作用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5-49页
    第一章 布氏菌病研究现状第15-37页
        1 布鲁氏菌病研究简史第15-17页
            1.1 国外布鲁氏菌病研究第15-17页
            1.2 我国布鲁氏菌病研究历史第17页
        2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第17-21页
            2.1 人间疫情第17-19页
            2.2 兽间疫情第19-21页
        3 布鲁氏菌的病原学特征第21-24页
            3.1 布鲁氏菌的分类第21-22页
            3.2 布鲁氏菌的理化特性第22页
            3.3 布鲁氏菌的致病机理第22-24页
        4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进展第24-25页
        5 布鲁氏菌病的疫苗研究进展第25-27页
            5.1 传统疫苗第25页
            5.2 布鲁氏菌新型疫苗的研究第25-27页
        6 羊布鲁氏菌病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7页
    第二章 细菌SRNA研究现状与进展第37-49页
        1 细菌sRNA概述第37-40页
            1.1 细菌sRNA分类第37-38页
            1.2 细菌sRNA的功能第38-40页
        2 细菌sRNA的筛选与鉴定方法第40-41页
        3 细菌sRNA靶基因的筛选与鉴定第41-42页
        4 布鲁氏菌sRNA的研究状况第42-43页
        5 本研究目的意义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第49-131页
    第三章 非编码SRNA BSR1526对布氏适应胞内生存和毒力的作用第49-73页
        1 材料第50-52页
            1.1 培养基第50页
            1.2 菌株及载体第50页
            1.3 主要试剂第50-51页
            1.4 主要仪器第51页
            1.5 实验动物第51页
            1.6 引物第51-52页
        2 方法第52-55页
            2.1 BSR1526的预测第52页
            2.2 Northern blot验证BSR1526第52页
            2.3 BSR1526靶基因的预测第52-53页
            2.4 不同刺激条件下BSR1526的RT-PCR鉴定第53页
            2.5 缺失株16M-ΔBSR1526和过表达株16M-BSR1526的构建第53-54页
            2.6 BSR1526突变株和过表达株的RT-PCR验证第54页
            2.7 16M、16M-ΔBSR1526和16M-BSR1526的生长曲线测定第54-55页
            2.8 16M、16M-ΔBSR1526和16M-BSR1526体外应激试验第55页
            2.9 16M、16M-ΔBSR1526和16M-BSR1526的小鼠毒力试验第5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5-66页
            3.1 BSR1526的预测第55-56页
            3.2 Northern blot验证第56-57页
            3.3 BSR1526靶基因的预测第57-60页
            3.4 不同刺激条件下BSR1526的RT-PCR鉴定第60页
            3.5 BSR1526缺失株和过表达株构建第60-63页
            3.6 16M-ΔBSR1526和16M-BSR1526的RT-PCR验证第63页
            3.7 16M、16M-ΔBSR1526和16M-BSR1526的生长曲线第63-64页
            3.8 16M、16M-ΔBSR1526和16M-BSR1526体外应激试验第64-65页
            3.9 16M、16M-ΔBSR1526和16M-BSR1526的小鼠毒力实验第65-66页
        4 讨论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第四章 非编码小RNA BSR1955在布鲁氏菌适应胞内生存和毒力上的作用第73-93页
        1 材料第73-76页
            1.1 培养基第73-74页
            1.2 菌株及载体第74页
            1.3 主要试剂第74-75页
            1.4 主要仪器第75页
            1.5 实验动物第75页
            1.6 引物第75-76页
        2 方法第76-79页
            2.1 BSR1955的筛选和定位第76页
            2.2 BSR1955靶基因的预测第76页
            2.3 不同刺激条件下BSR1955的RT-PCR鉴定第76页
            2.4 缺失突变株16M-△BSR1955的构建第76-77页
            2.5 过表达株16M-BSR1955的构建第77-78页
            2.6 BSR1955突变株和过表达株的RT-PCR验证第78页
            2.7 16M、16M-△BSR1955和16M-BSR1955生长曲线测定第78页
            2.8 16M、16M-△BSR1955和16M-BSR1955体外应激试验第78页
            2.9 16M、16M-△BSR1955和16M-BSR1955的小鼠毒力试验第78-79页
        3 结果第79-88页
            3.1 BSR1955起始位点的定位第79页
            3.2 BSR1955靶基因预测第79-82页
            3.3 BSR1955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转录分析第82-83页
            3.4 BSR1955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83-84页
            3.5 BSR1955过表达株的构建与鉴定第84-86页
            3.6 16M-△BSR1955和16M-BSR1955的RT-PCR验证第86页
            3.7 16M、16M-ΔBSR1955和16M-BSR1955的生长曲线第86-87页
            3.8 16M、16M-ΔBSR1955和16M-BSR1955体外应激试验第87-88页
            3.9 16M、16M-△BSR1955和16M-BSR1955的小鼠毒力试验第88页
        4 讨论第88-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第五章 川北某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控现状调查第93-113页
        1 调查内容第93-94页
            1.1 兽医队伍情况和对布鲁氏菌病的专业知识了解情况第93页
            1.2 布鲁氏菌病宣传教育情况第93页
            1.3 布鲁氏菌病监测流调和扑灭情况第93页
            1.4 布鲁氏菌病检疫监管状况第93-94页
            1.5 养殖场的常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第94页
        2 调查方法第94-95页
            2.1 问卷调查第94页
            2.2 实地走访第94页
            2.3 统计调查第94-95页
            2.4 其他第9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95-105页
            3.1 基层兽医队伍状况和兽医布鲁氏菌病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第95-102页
            3.2 布鲁氏菌病宣传教育情况第102页
            3.3 羊布鲁氏菌病检测监测开展情况第102-103页
            3.4 检疫监管及防疫方面的问题第103-104页
            3.5 存在的其他问题第104-105页
        4 防控对策第105-111页
            4.1 提升重视程度,做好全面保障第105-107页
            4.2 加大宣传和科普工作,做好相关人员防护工作第107-108页
            4.3 加强监管和检疫力度第108页
            4.4 推行监测净化,实施综合防控措施第108-110页
            4.5 其他防控措施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3页
    第六章 川北某地区羊布鲁氏蕾病临床净化试点与效果分析第113-131页
        1 试验地点第113页
        2 试验时间第113页
        3 试验方案第113-117页
            3.1 集中监测第113-114页
            3.2 紧急监测第114页
            3.3 净化方案第114-115页
            3.4 动物卫生监管第115页
            3.5 再次集中监测和净化第115-116页
            3.6 监测净化措施的效果评估第116页
            3.7 其它措施第116-117页
        4 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检测第117-119页
            4.0 试验材料第117页
            4.1 血清的采集和处理第117页
            4.2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第117-118页
            4.3 动物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第118-119页
        5 结果第119-123页
            5.1 净化准备阶段第119-120页
            5.2 净化第1阶段第120页
            5.3 净化第2阶段第120-121页
            5.4 净化第3阶段第121页
            5.5 净化第4阶段第121-122页
            5.6 净化第5阶段第122页
            5.7 第6阶段第122-123页
        6 结果分析第123-125页
            6.1 从血清学检测结果看,布鲁氏菌病感染的羊基数大第123页
            6.2 监测净化过程中,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数量逐渐减少第123-124页
            6.3 监测净化总体效果明显,复检阳性率显著降低第124-125页
        7 讨论第125-130页
            7.1 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净化中各种措施需严格执行到位第125-127页
            7.2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严谨准确,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第127-128页
            7.3 监测净化措施需要长时间坚持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1页
全文结论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攻读兽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组学的刀鲚群体产卵不同步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石榴皮多酚及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对氧化应激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