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盲障人群出入地铁站口的导向系统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 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 | 第11-12页 |
| 1.3.1 课题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 1.3.2 研究指导方法 | 第12页 |
| 1.4 国内外研究比对 | 第12-18页 |
| 1.4.1 国外盲人导向系统研究 | 第12-16页 |
| 1.4.2 国内盲人导向系统研究 | 第16-18页 |
| 第2章 导向系统概述 | 第18-22页 |
| 2.1 导向系统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第18-19页 |
| 2.1.1 导向系统的概念 | 第18页 |
| 2.1.2 导向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18-19页 |
| 2.2 导向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 第19-21页 |
| 2.2.1 导向系统的历史 | 第19-20页 |
| 2.2.2 导向系统的发展状态 | 第20-2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影响盲障人群社会生活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22-36页 |
| 3.1 盲障人群的概念及数量分析 | 第22-24页 |
| 3.1.1 盲障人群的概念 | 第22-23页 |
| 3.1.2 盲障人群的数量分析 | 第23-24页 |
| 3.2 盲障人群的生理屏障 | 第24-30页 |
| 3.2.1 生理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 3.2.2 生理需求分析 | 第26页 |
| 3.2.3 感知系统分析 | 第26-30页 |
| 3.3 盲障人群的心理屏障 | 第30-31页 |
| 3.3.1 心理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 3.3.2 心理需求分析 | 第31页 |
| 3.4 公共设施屏障 | 第31-34页 |
| 3.4.1 盲道 | 第32-33页 |
| 3.4.2 过街 | 第33-34页 |
| 3.4.3 公共建筑出入口 | 第3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4章 盲障人群出入地铁站口的导向设计 | 第36-55页 |
| 4.1 调研分析 | 第36-48页 |
| 4.1.1 国内地铁盲人导向系统 | 第36页 |
| 4.1.2 武汉地铁盲人导向系统 | 第36-45页 |
| 4.1.3 走访调研地铁工作人员 | 第45-46页 |
| 4.1.4 走访调研盲人 | 第46-48页 |
| 4.2 设计概念表达 | 第48-51页 |
| 4.2.1 安全可靠 | 第48-49页 |
| 4.2.2 容易识别 | 第49-50页 |
| 4.2.3 容易操作 | 第50-51页 |
| 4.2.4 人文关怀 | 第51页 |
| 4.3 设计方案 | 第51-54页 |
| 4.3.1 导向牌的安全性应用 | 第53页 |
| 4.3.2 导向牌的易识别应用 | 第53页 |
| 4.3.3 导向牌的易操作应用 | 第53-54页 |
| 4.3.4 导向牌的人文关怀应用 | 第5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 5.1 总结 | 第55页 |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