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一、中国传统哲学概述 | 第15-21页 |
(一)中国传统哲学主要特点 | 第15-16页 |
(二)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三)中国传统哲学当代社会价值 | 第18-21页 |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重视中国传统哲学的原因 | 第21-25页 |
(一)继承优秀传统,提升中国共产党自身理论水平的需要 | 第21页 |
(二)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扩大马克思主义话语影响的需要 | 第21-22页 |
(三)反对“左”、右倾路线,增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 第22-23页 |
(四)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形成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需要 | 第23-25页 |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 第25-33页 |
(一)对名实观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25-27页 |
(二)对变易、中庸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27-29页 |
(三)对传统知行观的继承与发展 | 第29-31页 |
(四)对传统社会历史观的继承与发展 | 第31-33页 |
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哲学继承与发展的现代启示 | 第33-42页 |
(一)注重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 | 第33-34页 |
(二)注重理论学习,发挥集体智慧 | 第34-37页 |
(三)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 | 第37-38页 |
(四)坚持理论服务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原则 | 第38-39页 |
(五)坚持兼收并蓄,面向人民大众的原则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