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索与MR阻尼器动力学耦合建模及响应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斜拉索振动 | 第14-16页 |
1.2.2 磁流变阻尼技术 | 第16-19页 |
1.2.3 斜拉索与M R阻 尼器耦合 | 第19-20页 |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斜拉索横向振动特性与响应分析 | 第22-39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理论模型 | 第22-27页 |
2.3 弹性约束边界条件下横向振动分析 | 第27-35页 |
2.3.1 简支边界约束 | 第27-31页 |
2.3.2 固支边界约束 | 第31-32页 |
2.3.3 固支-弹性边界约束 | 第32-34页 |
2.3.4 两端弹性支承边界约束 | 第34-35页 |
2.4 弹性边界斜拉索振动动态响应分析 | 第35-37页 |
2.4.1 线性约束刚度对拉索响应 | 第35-36页 |
2.4.2 扭转约束刚度对拉索响应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MR阻尼器性能试验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试验原理 | 第39-43页 |
3.2.1 MR阻尼器设计 | 第39-42页 |
3.2.2 工作原理 | 第42-43页 |
3.2.3 力学模型 | 第43页 |
3.3 动力学性能与温度试验 | 第43-47页 |
3.3.1 试验平台 | 第43-46页 |
3.3.2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47-50页 |
3.4.1 电流对阻尼动力学影响 | 第47-49页 |
3.4.2 温度对阻尼动力学影响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4 三级密封结构阻尼器动力学建模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MR阻尼器动力特性试验 | 第51-54页 |
4.2.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1-52页 |
4.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4.3 磁密封阻尼器特性分析和建模 | 第54-55页 |
4.3.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4.3.2 动态特性分析 | 第55页 |
4.4 动力学模型参数求解 | 第55-62页 |
4.4.1 粒子群算法与最小二乘算法 | 第55-58页 |
4.4.2 参数识别原理 | 第58-60页 |
4.4.3 参数识别分析 | 第60-62页 |
4.5 模型验证 | 第62-64页 |
4.5.1 位移-阻尼力的验证 | 第62-63页 |
4.5.2 速度-阻尼力的验证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斜拉索与MR阻尼器耦合模型与响应 | 第65-82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构建耦合系统整体模型 | 第65-70页 |
5.2.1 能量变分原理 | 第65-66页 |
5.2.2 Chebyshev级数方法 | 第66-67页 |
5.2.3 拉索的能量泛函 | 第67-68页 |
5.2.4 外部条件下斜拉索的虚功 | 第68-69页 |
5.2.5 耦合系统振动方程 | 第69-70页 |
5.3 动力学模型求解 | 第70-74页 |
5.3.1 动力学求解算法 | 第70页 |
5.3.2 动力学求解流程 | 第70-74页 |
5.4 耦合系统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 第74-77页 |
5.4.1 研究对象及数值计算方法 | 第74页 |
5.4.2 自由振动特性分析 | 第74-75页 |
5.4.3 简谐激励作用下响应分析 | 第75-76页 |
5.4.4 随机载荷激励下响应分析 | 第76-77页 |
5.5 载荷激励对耦合系统的响应 | 第77-81页 |
5.5.1 载荷幅值对耦合系统影响 | 第77-79页 |
5.5.2 载荷频率对耦合系统影响 | 第79-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2-83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