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先秦世系类文献生成与演变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21页
    一、选题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9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1页
第一章 先秦世系类文献的内涵与外延第21-29页
    第一节 “世”、“系”的本义第21-22页
    第二节 先秦世系类文献的类型及其概况第22-29页
        一、先秦世系类文献的主要类型第22-25页
        二、先秦世系类文献概述第25-29页
第二章 先秦世系类文献的演变第29-77页
    第一节 商代:先秦世系类文献的产生第29-34页
        一、商代出土文献中的“世”类材料第29-32页
        二、《诗·商颂》与商代世系类文献第32-34页
    第二节 西周:世系类文献的初步发展第34-45页
        一、西周世系的讨论范围及其表现形式第34-40页
        二、西周世系类文献中祭祀对象的选择与叙事性的扩展第40-45页
    第三节 春秋:世系类文献表现形式的丰富第45-56页
        一、春秋世系类文献的讨论范围及其表现形式第45-52页
        二、春秋世系类文献的教育功用对文献形态的影响第52-56页
    第四节 战国:世系类文献叙事性的高峰第56-77页
        一、战国世系类文献的讨论范围及其表现形式第56-67页
        二、战国世系类文献追溯现象与文本故事性的扩张第67-77页
第三章 先秦世系类文献发生、发展的文化背景考察第77-106页
    第一节 从记忆到执照:世系类文献形态发展的背景第77-86页
        一、宗法产物第77-79页
        二、政治诉求第79-81页
        三、民族认同第81-83页
        四、记忆需要第83-86页
    第二节 巫、乐、史:世系类文献的生产与传播第86-97页
        一、巫的职能与祀谱制造第86-89页
        二、史官的话语权力与世系类文献的演进形态第89-92页
        三、乐官的职业特点与世系类文献的传播方式第92-97页
    第三节 从教材到思想载体:世系类文献的应用第97-106页
        一、宗族谱系的记忆功能第97-99页
        二、史职创作的劝谏功能第99-101页
        三、贵族子弟的教育材料第101-103页
        四、诸子言说的思想载体第103-106页
第四章 先秦世系类文献与文学的发展第106-116页
    第一节 先秦世系类文献与先秦诗歌第106-108页
    第二节 先秦世系类文献与祖先神话第108-112页
    第三节 先秦世系类文献与史书史传第112-116页
结语第116-118页
附录第118-160页
    一、先秦世系类文献材料汇总表第118-156页
    二、依甲骨校正的商世系表第156-157页
    三、姬周世系表第157-158页
    四、《国语·晋语四》黄帝世系表第158页
    五、《世本·帝系》世系表第158-159页
    六、《大戴礼记·帝系》世系表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4页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64-165页
致谢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生祠研究
下一篇: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与《剑桥中国文学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