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库车坳陷类比刻度区解剖及油气资源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前言第10-13页
    0.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第10页
    0.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0-11页
    0.3 完成工作量第11-12页
    0.4 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及认识第12-13页
第一章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原理及研究现状第13-27页
    1.1 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 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第14-19页
        1.2.1 统计分析方法第15-17页
        1.2.2 成因法第17-19页
        1.2.3 地质类比法第19页
    1.3 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第19-24页
        1.3.1 USGS资源评价方法-Forspan模型第21-22页
        1.3.2 资源密度网格法第22页
        1.3.3 地质模型随机模拟法第22-23页
        1.3.4 油气资源空间分布预测法第23-24页
    1.4 我国历次资源评价方法及存在问题第24-27页
        1.4.1 我国历次资源评价情况第24-26页
        1.4.2 存在问题第26-27页
第二章 库车坳陷石油地质特征及资源现状第27-36页
    2.1 石油地质特征综述第27-34页
        2.1.1 构造演化、沉积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第27-32页
        2.1.2 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第32-34页
    2.2 库车坳陷勘探历程及现状第34-36页
        2.2.1 库车坳陷勘探历程第34-35页
        2.2.2 勘探现状及资源状况第35-36页
第三章 库车坳陷类比刻度区解剖第36-71页
    3.1 大北-克拉苏刻度区解剖第36-42页
        3.1.1 刻度区概况第36-37页
        3.1.2 刻度区石油地质特征第37-41页
        3.1.3 资源量计算第41-42页
    3.2 致密砂岩气藏刻度区解剖第42-54页
        3.2.1 依南致密气藏解剖第42-48页
        3.2.2 库车东部致密气有利区带预测第48-49页
        3.2.3 致密气刻度区资源量计算第49-54页
    3.3 三个区带型刻度区第54-64页
        3.3.1 却勒-玉东-羊塔构造带第54-57页
        3.3.2 牙哈构造带第57-60页
        3.3.3 东秋-迪那区带第60-63页
        3.3.4 区带型刻度区资源量计算第63-64页
    3.4 刻度区类比标准第64-71页
        3.4.1 基础类比参数解剖第64-68页
        3.4.2 类比评价标准建立第68-70页
        3.4.3 刻度区类比分析第70-71页
第四章 库车坳陷盆地数值模拟第71-88页
    4.1 盆地模拟地质模型构建第71-74页
        4.1.1 基础图件修编第71-73页
        4.1.2 地质模型建立第73-74页
    4.2 盆地地史、热史、生烃史模拟第74-83页
        4.2.1 埋藏史模拟第74-75页
        4.2.2 热演化史模拟第75-82页
        4.2.3 生烃史模拟方法第82-83页
    4.3 盆地数值模拟结果第83-88页
        4.3.1 埋藏史主要认识第83页
        4.3.2 生烃演化主要认识第83-86页
        4.3.3 生烃量的统计第86-88页
第五章 库车坳陷油气资源潜力综合评价第88-104页
    5.1 资源潜力评价第88-102页
        5.1.1 分区带资源评价第88-94页
        5.1.2 分层系评价第94-99页
        5.1.3 大气田运聚系数类比评价第99-102页
    5.2 油气资源潜力分析第102-104页
        5.2.1 油气资源综合潜力第102-103页
        5.2.2 有利勘探方向建议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2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中文详细摘要第114-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复杂地质体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生成技术及应用